张肇骞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885
本馆由[ 天堂天使 ]创建于2009年12月24日

张肇骞-人物简介

发布时间:2011-01-14 11:30:40      发布人: 天堂天使
         张肇骞(1900--1972)号冠超,今温州市龙湾区永兴街道祠南村人。一说浙江永嘉永强(今瓯海区)人。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家。1916年至1920年,他就学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在校期间,勤勉好学,成绩优异,是一名高才生。中学毕业后进金陵大学学习。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系,后从事教学工作。1932年赴英国皇家邱植物园留学。1934年回国后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江西大学、广西大学教授,前中正大学生物系主任,以及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技师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华南植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代所长,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部委员、中国植物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长。 张肇骞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党内任华南植物研究所总支书记、分党组副书记、党委委员职务。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生平 张肇骞,号冠超,浙江永嘉县永兴村人,生于1900年12月。曾祖父是清朝举人,祖父为进士,父亲张乃鉴是个秀才。9岁前在私塾念书,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毫无兴趣,随后到大哥任校长的温州小学就读。他考试的作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颇得老师的赏识,考取了第一名。几年来的学习成绩均名列榜首。12岁就读于永嘉县立第二小学,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四中学。他3岁时丧父,由于家境穷困,自小养成勤俭刻苦的生活作风。中学毕业后原想到法国勤工俭学而努力自学法语,因身体多病而未能如愿。
  192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时值“五四”运动爆发不久,他投入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斗争中,带领同学闹学潮而被校方开除,遂转读东南大学生物学系。1926年毕业后在中央大学任助教、讲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并同植物学结下了终身之缘。著名奥国植物学家韩马迪(H.Handel-Mazzetti)称他为“非常聪明的青年”。他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决心到外国留学。他拒绝了官场要人的“好意”推荐和资助,而自己考取公费留学。1933年到英国皇家植物园丘园(Kew)深造。因其妻患绝症而提前于1935年回国。
  张肇骞回国后应聘于梧州的广西大学生物学系任副教授,翌年受聘于杭州浙江大学任教。同年,经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介绍,同桂秉镛结为伉俪。1938~1939年在柳州广西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农林植物研究所主任。后又转到贵州湄潭的浙江大学任职。
  1940年,中正大学于江西泰和成立。翌年,他受校长胡先骕之聘到该校执教并兼生物学系主任,为改善学校的教学设备做出了努力。日本侵略军进犯赣州、泰和一带时,他带领学生颠沛流离到赣东山区。1946年起在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工作兼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后改名为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53年起兼任该所副所长,进行植物分类学研究,并从事大量科学组织和管理工作,热情参加编制我国植物学的发展规划。尽管身患肺病,仍坚持骑车到北京大学授课。他满腔热情投入到我国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筹划组建植物资源研究室,并率队到广西大溶江实地考察植被和植物资源。1955年,他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部学部委员。由于他的组织能力和善于团结人的品德,同年被调到广州协助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组建华南植物研究所,他历任该所副所长、代所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秘书长、广东植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综合考察队队长等。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1957年先后参加印度林业会议和科学年会,1960年赴越南考察。
  张肇骞为我国植物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