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刀师长”涂则生
1929年春,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向闽西进军,占领了汀州。5月初,红军部队南下上杭路经涂坊,涂则生和本村的300多名热血青年毅然加入了红军队伍。 g:8h|w)
涂则生加入红军后,编在红四军第二纵队。因为当时大部分人都不会讲普通话,为了便于语言上的沟通,涂坊乡入伍的基本都编在一个营。他们的纵队长是胡少海,党代表是谭震林。1929年5月,涂则生随红四军到了瑞金,参加了攻占兴国和宁都县城的战斗。涂则生打仗既勇敢又灵活,很快就被提升为班长。此后,又随红四军主力返回闽西,参加了“三打龙岩城”等一系列的战斗,10月中旬南下广东东江地区打游击,11月中旬再次返回闽西长汀。入伍半年多,涂则生参加大小战斗10多次。 i<Zc"v;
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上杭古田召开了第九次代表大会,同时在离古田20华里的大池创办了一所红军学校,涂则生被选人红军学校学习,通过3个月严格的训练,涂则生的军事知识和政治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 T:yE(OBf
1930年6月下旬,红一军团总指挥朱德、政治委员毛泽东按照中共中央“取南昌,攻九江,夺取整个江西”的指示,于汀州发出了《由闽西出发向广昌集中》的命令。涂则生跟随朱毛红军部队从汀州、广昌、兴国一直打到吉安。1930年11月被派到宁都独立团任排长。 FWgpnI\X|{
1930年冬,蒋介石在结束了蒋、冯、阎军阀混战后,便集中兵力向中央苏区进攻,企图“围剿”歼灭红军。红一方面军集结在宁都北面的黄坡,涂则生所在的宁都独立团奉命随红十二军主力从左路出发,反击龙冈方面向中央苏区“围剿”的国民党第十八师,涂则生带领全排战士勇猛冲杀,歼敌数十名,缴获枪支几十支。红一方面军歼敌十八师师部和2个旅近1万人,活捉了敌前线总指挥兼师长张辉瑶,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je=a/Y=%U{
国民党军第一次大规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调集了20万兵力,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于1931年3月下旬开始,从兴国、泰和、吉安、永丰、乐安、宜黄、南丰、清江、新涣、宁化等地向红一方面军各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涂则生任宁都独立团连长,作为地方武装,上级赋予独立连的任务是领导赤卫军、少先队运用游击战术,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大任务。涂则生根据宁都游击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发动群众,为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c4eBt))}V
1931年4月下旬,红一方面军主力从宁都、石城、瑞金地区转移到永丰龙冈、上固地区后,宁都独立团编人独立第五师,涂则生任该师十三团一营副营长。 HY:o+ciH'
蒋介石不甘心两次“围剿”的失败,决心集中更多的兵力“剿共”,1931年6月21日,从南京到达南昌,亲任“围剿”军总司令,任命何应钦为前线总司令,同时聘请英、日、德等国军事顾问随军筹划,30万兵力分左、中 右路向中央苏区进攻。当时,红一方面军还分散在各地开展群众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补充,总兵力只3万余人,这给第三次反“围剿”增加了很多困难。 |t#)~Oo
根据当时的敌我态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命令红军独立第四师、第五师在吉安、吉水、永丰、乐安以南地区,红十二师在南丰以南地区阻击、消耗、疲惫敌军,迟滞敌军前进。涂则生所在的独立第五师在师长萧克、政治委员毛泽覃的领导下,协同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少先队、采取运动防御和游击战方式。不断阻击、袭扰敌军,有力地掩护了红一方面军主力的转移和集中。 cU!vsdR3
在反攻作战后,红军节节胜利。涂则生所在的独立第五师在抢占老营盘的战斗中表现得十分出色。9月6日,红一方面军总部接到兴国地区敌军沿高兴野大道向北撤退的情报,判断敌军可能实施总退却。方面军首长决定在兴国北部地区截断敌军退路。7日拂晓,敌第四军团正沿高兴野至老营盘大道向北撤退,红三军主力和独立第五师迅速出击,向敌独立旅发起猛攻,激战到下午2时,全歼该旅,俘敌2000余人,缴获长短枪2000余枝,机关枪35挺,迫击炮10门,各种子弹60余万发。敌第四军团其余部队慌忙缩回墩丘、长运口固守。 @<EO` L)Z
红一军方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巩固与扩大苏区,方面军首长决定红军独立第五师和地方武装活动于永丰、吉安、泰和附近地区,监视当面之敌,并开展地方工作,主力由兴国以北地区逐次南移到以瑞金为中心的赣闽边界地区稍事休整。在此期间,涂则生担任独立第五师第十三团一营营长。 v;D~P a
1932年10月,国民党军在鄂豫皖三省大规模“剿共”基本结束后,即由这些地区抽调部队到江西,部署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12月下旬,赣粤闽边区“剿共”总司令何应钦采取“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分左、中、右三路气势汹汹地向中央苏区发动进攻,1933年1月,蒋介石到南昌,亲自组织这次围剿。在此情况下,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定采用少数兵力特制敌人之数路,集中主力,选择有利战场,采用大兵团伏击战,歼敌之一路,乘敌运动或立足未稳之际,突然发起攻击,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灵活方针。在作战中充分发挥地方红军、群众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力量,袭扰敌人,封锁消息,配合主力红军作战。涂则生所在的独立第五师在这次反“围剿”作战中的任务是,在河口西北上源、下源地区牵制敌人,配合主力红军作战。2月下旬,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路军指挥官陈诚,为寻求红军主力决战,决定以第一纵队于宜黄以南地区集中,然后出广昌、宁都,堵截红军归路。2月25日,敌第一纵队长罗卓英依照陈诚的部署,率第十一师由宜黄南下,令第五十二、第五十九师由乐安地区东进黄坡同第十一师会合。独立五师乘大雾天气,采取游击战术,以营为单位多处伏击敌人。敌摸不清虚实,不取冒然前进,使第十一师没有与第五十二师取得联络,未能及时增援。红军主力在黄破采用伏击战的方式全歼敌五十二和五十九师,之后又在草台岗歼灭敌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第十一师,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光辉范例。 =^,m` _1
1933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又开始向华北地区入侵。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蒋介石顽固地坚持其“援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了50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1933年9月下旬,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开始了。敌采取了“堡垒主义”的新战略,以守为攻,乘机进剿,层层巩固,节节进逼,向中央苏区由北向南推进。敌从抚州及其沿线出击,首先进占了黎川。 F0Yd@Lk$_
王明、博古“左”倾冒险主义者无视战场情况变化,为恢复黎川,强令红一方面军的东方军仓促北上就敌。10月9日,东方军开始进攻位于黎川、南城之间的硝石,连续攻击5日不克。“左”倾冒险主义者又命令攻打敌重兵集结的资溪桥地区,10月22日,红军开始向资溪桥发起攻击,薛岳(敌第三军副总指挥)、周浑元(敌第八军队副指挥官)十分谨慎,坚守阵地。红军连续4日,不仅未能牵动国民党军,也未能占领资溪桥,使部队暴露于敌堡垒之间,白天不断遭敌飞机轰炸,晚上露宿旷野,部队实力消耗很大。“左”倾主义者为了御敌于苏区之外,仍然在不断寻战,硝石、资溪桥战斗后,又进行了解湾、八角亭、云盖山、大清关等多次战斗,使红军陷于完全被动的境地。 3 {sVVq5Y
1934年4月底,“左”倾主义者不顾红军连续作战,十分疲劳,减员很大的情况,又令红军主力从福建建宁回师江西,实行堡垒对堡垒的广昌大会战,此役,历时18天,红军严重失利,部队伤亡惨重。 :nOFR$ W
国民党“围剿”主力于9月26日向石城、兴国、古龙冈、长汀、会昌发起总攻。10月6日,国民党军占领石城,并拟于14日总攻瑞金:宁都。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苏区,向湘西实行战略转移。 PtiOz :zV
1934年10月10日晚,涂则生和中央红军一起从瑞金出发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