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抗战新局面的开拓者张曙时
努力促刘湘抗日反蒋
1935年1月,中共上海中央局特科派张曙时前往四川。临行前,还将流寓在上海的吕一峰(共产党员)和傅春吾两人介绍给他,配合他在四川的工作。张曙时乘船溯江而上,在万县稍作停留后,到重庆上岸住了下来。当时,四川地下党已遭到全面破坏,仅有的党员也疏散了,无法接通关系。张曙时冷静地分析形势,认为随着日军的入侵,我国民族矛盾上升,随着国民党军借口围剿红军而涌入四川和蒋介石集团借机将“四川中央化”,又必然会激化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这正是做好以刘湘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的统一战线工作,推动上层人士参加抗日,发展四川的抗日形势的一个好时机。
这时的刘湘被蒋介石委任为四川省主席兼川康绥靖督办,掌握四川军政大权。但随着蒋军的入川,蒋介石分化四川各军阀、消除异己,特别是“党化四川”和“省府由重庆迁往成都”的提议,使刘湘感到十分恐惧烦闷,但又手足无措。张曙时通过傅春吾,从士绅卢子和那里了解到因刘湘财产及商业皆在重庆,从而不愿省府迁往成都的信息后,主动以与刘湘有交情的傅春吾的名义给刘湘写了封长信,分析国内外时势,着重指出了日本灭亡中国的严重危险,强调了四川在将来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劝告他“以抗日为中心的号召,造成四川为中国抗日政治的中心”。为此,应“把省府迁到成都,脱离中央势力的压迫,与四川各军联络起来,共同保卫四川”。刘湘读后十分感谢,并要求以后“常常赐教”。这促进了刘湘下决心脱离蒋介石的挟持,也使刘湘从中受到抗日宣传的影响。此后,张曙时赶赴成都,以担任民本体专校教师的公开身份作掩护,积极而有计划地争取刘湘的亲信人物。特别是将刘湘所倚重的核心人物郭秉毅发展入党后,他就直接领导郭去做刘及其下属的工作,使刘逐步转向抗日,成都的救亡运动也逐渐高涨起来。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我国的形势下,日本商人和间谍分子也纷纷涌进成都。除已暗地在大川饭店设立机关外,经蒋介石政府允许,还准备在成都设立领事馆。此事被披露后,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愤怒。人们潮水般涌入大川饭店,高呼抗日口号,打死打伤日本人各二人,捣毁了专卖日货的商店,史称“大川事件”。事后,因受南京国民党政府的责难,刘湘感到难以处理时,张曙时立即通过郭秉毅向刘陈述:这个事件是因日本侵略中国而引起,是群众爱国行动,是一件“偶发事件”,主要责任应由日本承担。中央政府为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出发,当以地方事件来解决。最后,刘湘同意这一处理意见,把打死的日本人埋葬,对打伤的给以医疗费后送出川境。对此,南京政府也无可奈何。经此事件,刘湘的政治地位得到加强,更鼓起了他联合四川各抗日派别,充当四川抗日领袖的雄心。不久,刘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宣称:“蒋介石不抗日,我们要抗日!”后来,刘湘亲率川军奔赴抗日前线,川军在抗日战争中亦做出了重要贡献。
奋力复建川渝地下党
张曙时在极力打开上层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又以很大精力深入下层,着手发展群众运动。他利用在校教语文、历史课的有利条件,唤醒师生的爱国救亡热忱,逐步在他周围形成了一批批思想进步分子。然后,又通过这些骨干分子去创办宣传抗日救亡的进步刊物,如半月刊《力文社》、《建设晚报》、《妇女周刊》等。
为了巩固和发展全川的抗日形势,张曙时积极支持韩天石等人发展成都的“民先”组织,并通过它去联合各抗日团体,成立成都各界救国联合会。通过由他亲自发展的党员刘传茀加入重庆“救国会”,与重庆救国会负责人、党员漆鲁鱼合作。自此,重庆救国会及其所属秘密“学联”,秘密“职青救”,秘密“文救会”,秘密“工救会”等都根据张曙时的指导精神,按“民先”的形式建立起来,成为党直接领导的外围组织。张曙时还亲自致力于党的组织建设。据熊复回忆:当时,“张老(曙时)根据中央的指示,一面做上层统战工作,一面着手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由他一个一个地吸收,够了三个就编成一个小组”。“张老对我进行了审查,并在他的亲自监督下,吸收我入党”。从1938年8月起,先后发展了周沿江、吴均、林露、郭秉毅等入党。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1935年四川省委被大破坏以来的第一个基层党小组。后又在学生和教师中吸收了十余名党员。1937年,张曙时又要刘传茀在重庆积极发展党员,特别是吸收经过斗争考验的抗日积极分子入党。
为了取得中央的指示,张曙时于1937年3月离开成都前往延安,直接向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汇报工作。经中央研究,决定他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重返四川,继续开展活动和发展党的组织,而将统一战线工作交由李一氓负责。张曙时根据中央关于由反蒋抗日转变到联蒋抗日的方针,进一步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的组织。同年冬,邹凤平、廖志高从延安抵蓉,成立四川省工委,张是委员之一。1938年10月,召开省工委扩大会议,决定分别建立川东(在重庆)和川康(在成都)两个特委。张曙时除任川康特委外,还兼任统战部副部长,继续从事上层统战工作,一直到1940年6月转移返回延安,从而结束了在四川近十年的艰苦的地下工作。四川、重庆党组织经过恢复和重建后,在中共中央及其南方局领导下,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大后方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