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韦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760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23日

陆志韦的教学法

发布时间:2009-12-23 15:02:50      发布人: 天堂天使
        陆志韦讲课,常常像是在聊天,妙趣横生里透着学问的智慧。他在燕京大学教心理学,开头第一讲就对学生说:心理系房子不多,有两个实验室,一个在阁楼上,一个在地下室,可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但心理系有自己的图书室,书虽不算多,但每本都是精选的。学生说,他们初进燕京大学,听过一些系的介绍,可是都没有陆志韦讲得这么有趣,讲得这么好。这样的介绍不只是坚定了学生探索心理奥秘的决心和意志,多年以后,还成了学生长留心中的一份最美好的回忆。
  关于什么是科学训练和科学态度的说法,陆志韦在课上也是讲得非常简要而生动。陆志韦打了比方:一般人弄掉一根针往往随意找找,而科学家则要在地上画一百个格子,一格找完再找另一格,直到找到为止。
  陆志韦不只是口才好,他更看重学生的动手实验。他对心理学系的学生,都要求他们能够实验。实验室里长期饲养着由哈佛燕京学社提供的几十只供实验用的小白鼠,这些小白鼠身价昂贵,吃的饲料里就有美国克宁奶粉。学生靠着对这些个小白鼠及其生活习性的观察和研究,把心理学念活了。
  实验而加以科学的分析方法,这是近代科学的一个特征。所以陆志韦教书,善于从看似纷繁复杂的实验里一下子抽出核心。在习明纳尔课中,有同学介绍了一个实验材料,用相当复杂的一套设备来试验白鼠在饥渴情况下趋向于食物和水的频率。陆志韦说,这个实验等于证实白鼠知道饿了找食、渴了找水,对于白鼠这样相当高级的动物,有什么必要呢?还有学生在课上介绍了一个带点哲理的题目,陆志韦马上提出:实验结果与所要证实的问题,根本是两回事。这不是科学而是科幻小说。
  给语言学的研究生讲课,陆志韦往往是提出典型问题,开出长长的论著索引,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提出问题,陆志韦也不是立刻正面回答,而是不断的向学生反问很多的问题,在反问中逼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接近问题的正确答案,乃至最终解题。
  假如陆志韦的为师就算仅止于此,那也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教授了。他的学生的追忆里,看到的陆志韦还是一个对学生呵护关怀有加的人师。后来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做教授的有名的语言学家俞敏老先生——他是陆志韦在燕京大学教过的语言学研究生——晚年在给《陆志韦语言学著作集》写的前言里讲了好几个陆先生关怀他的故事,说陆志韦是“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的“‘婆心’的大人物”。俞敏还说陆志韦有多方面的业余爱好,作新旧诗,欣赏西洋音乐,鉴赏国画,集邮,下围棋,打桥牌,都是属于“精通”的水准。所以,他的朋友、同事、学生……谁见着他也不愁没话说。陆志韦也自然成了燕大社交生活的中心了。陆志韦在燕大做校长,据说有一年春节,一大帮学生到陆志韦家给校长拜年,见陆校长出来,领头的一声令下“拜年!跪!”十多个学生齐刷刷跪倒在地,陆志韦也一起跪下,大家哈哈大笑。
  陆志韦任职燕大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1936年寒假,研究生院学生李秉德——后来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回家乡河南过年,由于要参加开封教育实验区的“比纳西蒙”智力测验工作,新学期不能按时返校,便给陆志韦写信要求请假一个星期。期满返校注册,教务处办事员却说:“你迟到了六天,应缴每天一元的罚款,共六元。”李秉德说他已向陆先生写信请了假。办事员说陆先生没有找我们办手续,一定得请陆志韦校长拿来请假信并签上陆志韦的姓名,才给李秉德注册。
  有的先生看了这个故事就说陆志韦治校没有权威,能力不强,连小小的办事员都能难倒他这个校长。还有的先生又说可见燕大是教会学校,中国的校长没有实际的权力。也许这些个先生的这些个说法都有点儿道理。可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呢?——学校的制度,校长也该遵守啊!陆志韦做校长确实是没有家长制的作风。这个故事真可以写入近世教育的“世说新语”,——这个无名的教务处办事员无意中成了这个故事里的一个主角。而陆志韦的这一个小小的故事,也在无意间让我们见识了这位受过近代西方文化教育的学者的个性的风采。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