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孔祥发 慈母王荣亭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73913004
本馆由[ 喜凤]创建于2010年10月23日

我的父亲----------父亲百年诞辰 孔令镜

发布时间:2010-11-06 21:49:03      发布人: 喜凤
爸爸这个称呼对我来说是伟大的,管爸爸对我要求很严厉,有时甚至觉得太过分了,可是他对我们的爱我是始终是埋藏心里的。特别是在我自己也做了爸爸以后,才真正体会到了严厉后边的父爱之切。
每当回首往事的时候,爸爸送我去上班的情形总会不断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史无前例的“文革”仍在继续,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运动正在蓬勃开展,生长在这个年代的中学生继续求学已经无望,而我又不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作“绿色使者" ,只好通过爸爸的关系,依靠他的老同事帮忙,把我安排到西南三线铁路建设工地,体验工人阶级的生活。记得1972年的春节即将来临,而爸爸为了我的前途,带着无尽的关心,将我送往三线工地。那时我家住在陕西咸阳,临走那天,天上下着大雪,六十六岁的父亲一步两行脚印地带我踏上前往西南贵州的火车,尽管天寒地冻,而我则为自己将要走向生活而高兴。
作为老铁路的爸爸,当火车驶入秦岭山脉的时候,便给我讲述了他当年修建宝成铁路的经历。比如车过青石崖车站的时候,他就告诉我这里原本全是御肖的山崖,是通过一百万吨炸药采用定向爆破的方法,令悬崖峭壁夷为一片平地,建起了秦岭顶端第一个车站。听到这些,更激起了我对铁路工人的崇敬了,尤其对爸爸的崇敬。再看看车窗外绕着盘山铁路步步攀升的列车,虽然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描述,但还不是让父辈们给征服了吗!
列车在宝成线上由电力机车牵引着前进,这在当时还是我国唯一的一条电气化铁路。父亲还告诉我当年修建宝成铁路时,就是靠人工打钢钎,靠肩挑、靠手推车、靠人工滑轮这些原始的简单工艺完成了宝成铁路的修建。他也是作为参加通车典礼的第一批代表,随第一趟列车进入成都的。
通过了两次换车,时经六十多个小时的旅程,经过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四省,途经天府之国的成都、不夜山城的重庆、红军经过的娄山关、掉转中国革命船头的红城遵义等地,于1972年2月14日到达了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贵州省龙里县。由于当时的工地也都在为过春节做准备工作,我们在龙里车站一下车就被当时的处生活科长给认出来了“这不是孔处长吗?”  “您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身体还好吗?就在这儿过春节吧!”一阵寒暄问候,爸爸说明了来意,科长马上派车把我们送到了处机关。当晚我们还受到了爸爸同事们的热情款待,同时他们也向我介绍了新到单位的工作环境以及爸爸当年在岗期间大家对爸爸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当我一到工地时,我所在的营部教导员(因当时是以部队编制相称,即现在的段政委),我称他为李叔叔,就郑重其事地告诉我,首先欢迎你到你父亲当年工作的单位工作,要好好学、好好干。你爸爸是在1956年我们全处工人一致选举出来的处长,应该说是我们局在解放后第一个由全体工人全票举手通过的处长。希望你也能有一个好的将来!听到这些话对爸爸的钦佩感油然而生,啊!爸爸你真了不起!
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还不断地听到工人们向我讲述爸爸的过去的事。让他们一直不能忘记的则是爸爸个人出钱,让一个工程队五百多号人改善生活的故事。那是1954年在宝兰铁路工地上,由于有一个工程队的工人大都是由河北刚刚到陕西的,水土不服,再加上当时的卫生条件很差,正值深秋,一度全队大多数人都感染了腹泻.工人们基本上都无力上班。正好赶上爸爸来工地检查工作,他看到这一情况,尤其感受到工人们的思乡情绪,爸爸认为必须有所表示鼓舞大家的士气,于是就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工资交给了工地食堂,和全队的五百多名工人一起改善生活,让全队工人们无比激动。所以虽然时隔十多年工人们仍未肯忘却,还能照样向我讲述这个故事,可以想象工人们对爸爸的感激之情有多大。
境过时迁,眼下我都工作30 多年了。可是而今像爸爸当年那样的干部实在是少之又少了,什么叫鞠躬尽瘁,兢兢业业,这含义也只有我自己去慢慢地品味了。
工作了这么多年,我换过了多个工作岗位,但爸爸在送我工作临别时留给我的两句话一直铭记在我的心中,“在工作上要做到不贪污钱财,在生活上不搞两性关系,”这些话真是太直白,太朴素了,可这是给我们多么诚挚的忠告啊!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父亲,在当时就能如此言简意骇地告戒后人,实在令我佩服。他做人的情操是多么的高尚啊!实际上现在所有干部需要遵守的准则不也就是这两条吗?
虽然爸爸离开我们已经26年了,但是他对我的要求一直记在我心中,这么多年我也是按照这样的要求一步步走过来的。在此我要告慰驾鹤于样云之端的爸爸您的儿子生活的很好,您的儿子没有忘记您的要求……


                                           
孔令镜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