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夫将军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7363
本馆由[ 满城老区 ]创建于2010年01月26日

陈亚夫

发布时间:2012-09-01 17:46:59      发布人: 满城老区

陈亚夫,河北满城县西苟村人。民国3年(1914年)10月生。民国18年(1929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民国20年(1931年)8月,转为中共党员。1937年11月,入伍。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连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易县、龙华县支队副政委、第45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6旅政治部副主任,随营学校副政委、政委,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4旅政治部主任,第65军独立第31师、第194师政委。建国后,任第65军政治部主任,第65军副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军石家庄步兵学校政委,技术工程学校第二政委,解放军第一外国语学校政委,总参三部副政委兼工程技术学校政委,总参三部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53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5年,被授予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陈亚夫青年读书时,就追求真理,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学生运动。民国21年(1932年),任中共保定特委中心支部组织委员、护济会会长。当时,中共河北省委直南发行部设在保定,有一批共产党员的内部刊物从北平运往保定在方顺桥火车站卸货。为了安全,陈亚夫通过同学孙池的父亲孙老建(因孙开毒馆,有钱有势,人们都巴结他)帮忙把7籍书刊运到站后,警察围上来检查,陈亚夫大声道:"这是孙老建的货,请各位多关照。"警察们一听,为了以后能讨点便宜,就不检查了,书刊顺利地运到保定秘密发行。

    中共保定特委中心支部书记齐庆祥在一次飞行集会演讲时被顽固派用绳子把脚悄悄套上了。散会后陈亚夫见齐庆祥没有跑出来,就冒着被捕的危险去找。到会场一看,齐的嘴被堵上,手脚被捆住。陈亚夫凭着自己的武功打倒几个看守人员,救出齐庆祥。陈在求学期间,因宣传抗日救亡,发动群众抗捐抗税,三次被学校开除。1933年,满城县党组织被破坏后,国民党当局三次武装抄家缉拿陈亚夫。陈辗转于平津冀晋地区坚持地下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和其他同志一道,组织一支500多人的游击队。1937年11月,编入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第10大队。

    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用飞机、大炮向狼牙山地区进攻,陈亚夫奉命率部保护军分区全部经费。一天凌晨,突然被日军包围。情况危急,支委会决定,为避免损失,把钱藏在隘刹村附近一个山洞里,派部队隐蔽监视。日军在这一地区扫荡3个多月,保护经费部队,虽然遇一以缺衣断粮的困难,但在陈亚夫领导下,克服困难,没有动用一分钱。

    1937年-1949年初,陈亚夫率部参加黄土岭战役、百团大战、东团堡战斗、绥远战役、察北战役、冀东战役、清风店战役和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奉命改编为解放军第65军独立31师,陈任师政委。他率100多名团、营、连级政工干部进入这个部队三、四天后,该师便随主力向太原进军。改造这支部队是在紧张的行军途中完成的。第94师原是胡宗南的部队,连以上军官多系黄埔军校出身,对傅作义接受和平协议内心不满。陈亚夫按照和平协议精神和对改编部队的方针,首先抓紧原师长李君南的团结教育工作,通过他再做团、营、连级干部的工作。这样就很快团结了干部,稳定了部队。同时,对部队适时进行了人民军队建军宗旨、建军原则的教育,废除旧军队中一套腐朽的东西。集中时间,开展政治整训,进行忆苦教育。使战士根本上认清两种军队的性质,明确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道理,出现官爱兵、兵尊干的新气象。广大干部战士纷纷表示要争当列中合格的解放军。短短3个月的工作,提高了部队的战半力,创造了改造国民党部队的一个范例,受到上级嘉勉。

    太原解放后,陈亚夫调任第65军194师任政委。5月,率部随第19团入陕,参加扶眉战役,担负牵制马家军的任务,保证扶眉战役顺利进行。7月,在追击逃敌中,194师担任西进兵团前卫部队,解放隆德、攻克静宁后,急行军在渺无人烟的荒山野岭之中,按着预定计划艰难地越过华家岭,解放定西。此次追奸国民党军,行程1400里,无一人掉队,两个连荣获巩军模范。

    兰州战役,陈亚夫奉命率部消灭外围之国民党军第100师。100师第精锐部队,工事坚固复杂。第194师与国民党军交战后,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国民党军赤膊挥刀上阵,口念咒语:"刀枪不入,死后升天",后有火力掩护,直扑194师阵地。陈和师长赵文进亲临前沿指挥,最后消灭了国民党军。兰州解放后,在总结大会上第一野战军政委甘泗淇表扬194年师打得好。

    宁夏和平解放后,陈亚夫奉命率部向贺兰山簸箕口出兵。通过发动群众,军民配合,与195师协同作战,活捉匪首郭拴子,肃清残匪,群众高呼"解放军万岁"。

    1951年2月,陈亚夫随第19兵团率部赴朝,参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在西线阻击美军。战斗中断粮断饮,陈深入连队作思想政治工作,鼓舞士气,要求"人在轩地在"。美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轮番冲锋。该部虽然伤亡惨重,但仍然占领了阵地,保证了整个战役的胜利。此后,在对美、韩军的阻击和反击战中,该部第585团三次反复争夺红山包,占领阵地,受到副总参谋长、志愿军谈判顾问李克农的表扬。他说:"你们所取得的胜利,有力地支持了我们的谈判立场,打击了美军及其谈判代表哈里逊的嚣张气焰。"《抗美前线报》、新华社专门报道了这一战斗消息。

    1961年,陈亚夫调石家庄步兵学校任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在校党委领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为部队培养优秀基层指挥员的办学方针,团结全校教职人员,努力工作,日夜操劳。陈亚夫常说,我们共产党人,军队干部要有"沙场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献身精神。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亚夫调总参技术工程学校任第二政委、党委第一书记。9月4日,在部、系干部会上旗帜鲜明地说:"现在政治上有扒手,不是接班,而是抢班,我们要提防这些野心家。好干部不一定大字报少,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为此,引起"造反派"强烈不满,很快成为主要攻击目标。

    1966年10月5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军队院校开展文化大革命的紧急指示》,停止院党委对"文革"的领导,10月8日,陈亚夫在三部招待所召开的学校部、系干部会上说,停止党委领导,不是停止你们工作。我们是共产党员,要坚持原则,讲话要实事求是,不要乱说。12月17日,在院党委会上还坚定地说:"我不怕罢官、撤职、我对领导、群众心里有底"。

    12月18日,在"辩论"会上,陈亚夫遭到残酷斗争,致使心脏病发作,生命垂危。总参首长闻讯后,当机立断派专机到张家口将他接至北京,送往军区总医院抢救。在抢救期间,被军区步校"造反派"绑架到军区大院和石家庄步校批斗,罗列了叛徒、特务、"走资派"的罪名,进行轮番折磨,致使伤痕累累,面目全非。在艰难环境中,陈亚夫为抒发自己的革命情操,在暖水壶竹皮上刻写了三句话:我骨子里是共产主义战士,我灵魂是布尔什维克,把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

    在万分危急时刻,陈的女儿陈冀宁将一张陈亚夫受刑的照片辗转送到军委副主席叶剑英手里。在1967年2月的初的军委会上,叶帅将照片让徐帅、聂帅等首长传阅。与会首长认为陈严于人是位好同志,应该予以保护。根据会议决定,由北京军区命令63军配合,由总参派人将陈亚夫接回。陈亚夫在治疗期间,一直关心学校的干部和教师。在紧急关头,根据总部首长指示,请65军领导秘密将钱江、杨卓、赖石昂等一批学校领导转移出来,保护了这些同志。

    1976年初,"四人帮"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恶浪。3月15日,陈亚夫在院常委会上说:"院内广播不许点邓的名字,大字报不能乱军,这是党委领导。"在全院"批邓"动员大会上,旗帜鲜明地说:"我们照毛主席的指示办,还是叫邓小平同志……。"他的讲话赢得了台下阵阵热烈掌声。在"四人帮"横行日子里,陈亚夫采取措施,对邓小平、叶剑英、习仲勋等中央及部门负责人在学校上学的子女采取保护措施,并作了应变准备。粉碎"四人帮"后,邹家华副总理专程登门表示感谢。

    在知识无用论和林彪集团大砍军事院校的恶浪中,陈亚夫坚定地认为,全军技侦工作能否发展的关键,是要不断培养新人,学院不能"斗、批、散。"为尽快复课,经上级批准,他和学校其他领导亲自到兰州、天水、洛阳等地选择新校址。经军委、总参批准,学校于1969年7月20日到8月8日顺利地由河北省张家口称防到河南洛阳,易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外国语学校。12月4日,中央军委任命陈亚夫为学校政治委员。

    陈亚夫在对干教使用上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干部、教员不以"派性"对待,而是看表现、重实绩、量才使用,尽量保护党校的基本力量。在他和学院领导共同努力下,迁校不久,即筹划招生工作。1970年初,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使外国语学校成为全军军事院校中最早招生、开训的一所学校。1976年4月,第一外国语学校改称工程技术学校,陈亚夫仍任学院政治委员。

    1978年为解决师资青黄不接的困难,经总参三部批准,选调70名外语教员充实教师队伍。在研究学院编制时,陈亚夫指示,教员要编足,机关要精减,要充实一线教学力量。1978年初,为保证教堂质量,他和校长多次向上级反映,经总政报请国家教委批准,将学院列入国家重点院校,保证生源质量。

    陈亚夫十分关心干部、教员生活,注意从柴、米、油、盐入手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学校移防洛阳后,为解决干部买煤难问题,严令有关方负责人限期搞好煤场及其它设施,及时开业。为解决80多名干教子女就业问题,多次召开常委座谈会,统一认识,研究方案,圆满解决了这一难题,赢得广大干教一致称赞。

    1978年3月,陈亚夫调任总参三部副政治委员。明确指出:实现三部业务工作现代化是全部工作中心,也是政治工作中心。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技术业务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保证业务工作大干快上。1979年8月2日,在三部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做发了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必须加强对政工干部教育,提高政工干部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亲自给政工干部培训班讲课,要求政工干部要"注重研究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好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积极平反冤假错案,为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982年,陈亚夫离休后,仍关心部队建设,撰写回忆录,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关心祖国书画艺术,被推行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并带头捐款1000元,为发展老年书画事业作出无私奉献。为抒发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苦命情怀,于1986年元旦挥笔写下了"大道直行无反顾,风落乌纱滚后尘,耕田犁耙拓荒野,师法马列长歌人"自勉诗,表达了一个老革命干部忠于马列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淡薄名利,追求革命真理的高尚情操。1990年7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6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无比怀念陈亚夫将军!


    写信时间:2013/05/27 22:37:36
  • 满城老区怀念陈亚夫同志!


    写信时间:2012/09/03 17:50:10
  • 抗战胜利纪念日,缅怀陈亚夫老首长!


    写信时间:2012/09/03 17: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