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熙修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707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23日

浦熙修:一时机遇改变一生

发布时间:2009-12-23 10:41:15      发布人: 天堂天使

  浦熙修,中华民国时期著名的进步记者。传记书《此生苍茫无限》看后,立即被老照片里浦熙修安宁淡雅的样子所吸引:清秀娟好的面孔上,眉含情眼含笑,尤其是挂在腮边的两个小酒窝,恰到好处地漾着柔情几许。兰心蕙质的浦熙修还琴棋书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女红手艺最是了得。哪怕敌机轰炸,她躲进防空洞里,都在饶有兴味地教好友做针线活。所以,女人浦熙修假如不做记者,也会有很好的出路的。

  上大学的时候,浦熙修认识了袁子英,似才子遇到了佳人,他们义无反顾地爱了。不过当时前者还是学生,而后者已是一名中学教员,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师生恋”呢。年轻时的爱情总是像要吃烫嘴山芋,越烫越想吃,1932年,浦熙修大学还差一年毕业,他们就迫不及待地结婚了。

  1933年末,他们的爱情结晶——女儿冬林出世了。也就是在这一年,她大学毕业了,当了私立志成中学的国文教员。一对恩爱教员夫妻,一个可爱的女儿,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只是早年艰难的生活已造就了浦熙修倔强而自立的性格,所以她并不甘心当家庭妇女,更不愿在经济上依赖父亲,于是,四处托自己认识的人帮忙找工作,袁子英不支持她,也没有结果。偶然一天,她在《新民报》的广告栏中看到某地产公司招考女职员的消息,赶紧去应试,巧的是考题正是她日夜都在思考着的妇女职业问题,所以用事实结合观点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可以说是发挥出色,但是公司还是把她拒之门外了。地产公司的老板对她说:“我们这里不用结过婚的女职员,你的文章写得很好,我愿意介绍你到《新民报》去。”就这样,浦熙修进了陈铭德创办和主持的《新民报》。

  不畏强权的女记者

  有时,一生的际遇,只因为一时的机遇。浦熙修得到了。

  到了报社以后,她先做的是发行工作。估计是考虑到她是女性不适宜经常跑东跑西的原因,后来又转到广告科。对于这些工作她没有什么兴趣,因为她的志向是可以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努力意味着机会。半年后的一天,当时首都女子学术研究会决定要在中山陵旁边举行周年纪念大会,《新民报》临时才知道,可是记者都出去了,派不出人来。情急之下,浦熙修被派去“救场”。不料她写的报道却远远超出了上司的想象,成为当期报纸上的一篇精品,受到各位编辑和读者的一致认可。以至于在多年之后,当时的报纸编辑们在悼念浦熙修的文章中还提到这次报道。这一次成功,使她从广告科调到了编辑部,成了《新民报》第一位女记者。“锥处囊中,乃脱颖而出”,浦熙修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记者”这一职业让浦熙修一下子找到了她一生的方向。她的文章特点是敢于切中时弊,文笔犀利流畅。据称为获取新闻,浦熙修经常“不择手段”,甚至以身试险。一次,国民党开会,作军事报告,不让记者参加。她竟疏通内部人员,自己躲进会议室屏风后面,暗中记录。

  1941年,香港飞往重庆的最后一次航班,机票紧张,许多民主人士不能成行,而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的二小姐,却在这次航班上带来了大批箱笼和七八条洋狗。此事被浦熙修报道,引起一片哗然。后人评价,此时的浦熙修“不畏强权,不惧恶势”,表现的硬气,正与她纤纤弱女形象相映衬。

  事业和爱情是天平上的两个砝码,它的平衡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浦熙修的事业越来越好的时候,她和袁子英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好在,人生有失必有得。婚姻的失败却让她在事业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