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泰斗郎毓秀成都病逝
“中国四大女高音”之一
她很低调
生前立下遗愿,后事一切从简
她很敬业
住院前,每天都亲自上课
她很和善
每次出门,不忘和门卫打招呼
昨日,中国音乐界泰斗郎毓秀在成都病逝,享年94岁。郎先生是中国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获得者,被声乐界誉为“中国四大女高音”之一。其代表曲目《大军进行曲》、《杯酒高歌》、《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外国歌曲《春之声》、《阿里路亚》等,流传甚广。郎毓秀数十年歌喉宛转,享誉全球。而其父是世界闻名的摄影大师郎静山。郎毓秀生前立下遗愿,后事一切从简,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
举杯高歌,救国军,洒热血,抗敌人,粮缺弹少,勇战争,听歌声壮烈……”
杯酒高歌
后事一切从简
尊重先生遗愿,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
郎先生是中国声乐界的泰斗级人物,与周小燕、喻宜萱、黄友葵被声乐界誉为“中国四大女高音”。郎先生在四川音乐学院从教60余年,是川音老一辈歌唱家。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四川音乐学院的会议室,学校宣传部、工会等各方面负责人已经聚集到这里,准备成立治丧委员会。对于郎先生的离世,大家惋惜不已。
随后,川音的相关领导前来告诉大家,“我们刚才与郎先生的家属协商了一下,他们说郎先生生前有遗愿,后事一切从简,不搞任何悼念仪式,灵堂、花圈都不需要。这是郎先生的遗愿,希望大家能够尊重。”解散了治丧委员会后,该领导也礼貌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一个时代结束
“她对中国声乐艺术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昨日,省音协主席敖昌群教授对于郎毓秀的离世沉痛万分,“郎先生的去世,代表了四川声乐界一个时代的结束,她对中国声乐艺术的贡献将永载史册。”敖教授说,“郎先生是中国四大女高音之一。如今,四位花旦仅余周先生(廖昌永恩师)一位了。”
敖教授透露,在郎先生住院前,她每天都亲自上课,她说舞台和教学都是她的最爱。住院后,敖教授曾去医院探望她,当时她还意识清醒,“她的子女告诉我,老人走得很平静、安详,她生前曾多次叮嘱子女:我走了之后,你们不要因为我的离去痛苦、不安,你们还是要照旧去生活、工作。”
谈到郎先生此次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敖教授坦言,“郎先生是我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但她一生非常低调、谦和,这种鲜明的对比,给我们后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人肃然起敬。回顾郎先生的艺术人生,也激励活着的人,以她为榜样,用艺术回报这个时代。”
为人非常和善
“她每次下楼,都会笑着和我打招呼”
记者来到郎先生生前住所川音“竹园”。大门口没有摆设任何花圈,只有一张毛笔所写的讣告,与一朵百合花。
来到小院右侧的二楼,郎先生的家门敞开着,一眼望去,整个客厅都铺满了鲜花,白玫瑰、白色和绿色的桔梗。几位家属穿着朴素的衣服整理着鲜花。在客厅的尽头,郎先生的彩色遗照笑容端庄、慈祥。
来到小院门口,在这里工作了五六年的门卫范师傅向记者透露了一些郎先生生前的情况。“郎先生为人非常和善,她由于生病,腿脚不方便,平常很少出来,住院前都是保姆在照顾她,平时自己的子女也要来看望他。”范师傅提到郎先生离世不无遗憾,“她每次下楼,都会笑着和我打招呼,亲切着呢!”
范师傅告诉记者,郎先生在一个多月住院前,都还在家里给学生上课,“郎先生思维非常清晰,语言也很有条理,学生很多,岁数有大有小,还有外国人,经常从郎先生家里传出好听的歌声。”
人物点击>>>
郎毓秀(1918~2012.07.07),浙江杭州人,中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音乐教育家,与周小燕、喻宜萱、黄友葵被声乐界誉为“中国四大女高音”。
1918年11月4日生于上海。自幼学习钢琴,1934年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同时从事电影录音和演唱活动。
先后在成都华西大学音乐系、西南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授,1957年任四川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
她演唱的代表曲目有 《玫瑰三愿》、《绣荷包》、《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外国歌曲 《春之声》、《阿里路亚》等。
早报连线>>>
中国女高音“四大名旦”之一周小燕:
听到她唱歌 “我被镇住”
“中国四大女高音”之一的周小燕,也是华人第一男中音廖昌永的恩师。昨日晚间,通过廖昌永的帮助,记者电话采访到今年95岁高龄的周先生。她哽咽地说,“我很难过,很悲痛,我很想来看看她,送她最后一程。”
一次偶然机会,两人结下深厚情谊
周先生透露,两人很早之前就认识,成为朋友,“她比我小一岁,但是我很崇拜她,我刚从武汉进入国立上海音专学习时,她已经小有名气了,经常在校内外演出,还为上海百代公司灌唱片了。”
一次偶然机会,周先生听到了郎毓秀的歌声,“我经过教室走廊,听到一位女高音的歌声从教室里传出,那是何等令人羡慕的歌声啊,高亢圆润,音域好宽,音色是金属的。我被镇住了,不由得止住脚步侧耳细听。一打听,唱歌的是比我早一年进校的女生郎毓秀,唱的是歌剧《托斯卡》的咏叹调"为艺术为爱情",用的是地道的意大利美声唱法。”后来,周先生特意通过表舅介绍认识了郎毓秀,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她一生卓有建树、淡泊名利”
周先生谈到这位老友,有着很高的评价,“她一生卓有建树、淡泊名利,我很欣赏她。这些年我们虽不曾见面,但她常常寄照片给我。我也从小廖(廖昌永)和她的学生口中知道了她先生去世、她中风的消息,她的儿女我也见过几位。她今天去世的消息也是她的学生、中国音乐学院的罗良琏教授最先告诉我的,我非常难过,虽然人难免有这一天,但是我很不舍。”
如今,黄友葵、喻宜萱、郎毓秀都相继去世,中国女高音"四大名旦"仅余周先生一位,周先生含泪说:“她是我们四个中年龄最小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