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带过兵打过仗 我党第一个与张学良接触的代表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相继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却实行不抵抗政策,蒋介石还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他任命东北军少帅张学良为副总司令,让他组织对红军的围攻。中国共产党则以民族大义为重,捐弃前嫌,积极倡导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加强对东北军的统一战线工作,中共中央专门成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李克农作为委员之一,从事具体联络活动。
当时在被我军俘获的东北军中有一个叫高福源的人,他是东北军619团团长,一位有正义感的爱国军人。他对于东北军不打鬼子打红军表现出很大的不满,认为太窝囊。李克农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以高福源为原型编了一部话剧《你走错了路》,生动逼真的情景让高福源失声大哭。
第二天,他主动找到李克农表示愿意去说服张学良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李克农向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汇报后,得到批准。
回到东北军,高福源通过东北军67军军长王以哲见到了张学良。没想到,高福源还没有把想法说完,张学良就大发雷霆,扬言要把他毙了。张学良的态度大出高福源的意料,但情绪激动的他早就把命豁出去了:“我要怕死就不会回来。但是你作为总司令忘了国难家仇,却在这里打内战,算什么英雄好汉?我们跟随你,打了多年红军,落得什么下场?如此下去,东北军的前途不堪设想,你能问心无愧吗?”
一番话说得张学良十分感动,他赶忙扶起高福源解释说刚才是故意试探他的。随后张学良表示同意与红军派来的代表正式会谈。
得到回复后,中共中央决定派李克农为代表,去东北驻地与张学良谈判。
那一天,张学良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棍,就像一位富商。
“张将军做生意了。”李克农开了一句玩笑。
“我是大生意、小生意都做。这次是来搞‘整销’,不是‘零售’。”张学良幽默地回答。
李克农明白张学良的意思是指他要谈的是全局的问题,也就是合作抗日,不打内战。于是含笑说道:“我们什么生意都能谈。”
会谈就在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了,当听完共产党关于联合抗日的主张后,张学良表示完全赞同。他们还就下一步的谈判达成共识。
“这次谈判,父亲立场坚定、策略灵活,不卑不亢、讲究效果,给张学良留下深刻印象。”李力说,在张学良回忆录中提到李克农时,称此人“厉害”,并说王以哲就听他的。
3月27日,中央根据李克农的汇报决定周恩来作为全权代表,偕同李克农再次与张学良谈判。双方坦诚相见,交换看法,张学良进一步了解了红军的正确主张。为了促成国共合作,共产党同意了张学良之前的建议,将“反蒋抗日”的口号转为“逼蒋抗日”。
由于蒋介石消灭共产党的态度顽固,张学良、杨虎城苦苦劝说,毫无效果。在无奈的情况下,两位将军爱国心切,最后只好实行“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凌晨,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
后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加快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步伐。
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陪同蒋介石夫妇乘飞机回到南京。“那天晚上,我们看见天上飞机机翼上一闪一闪的灯,都为事变的和平解决感到欢欣。”李力当时还在芜湖上学,他说,因为西安事变影响很大,他们都很关注这件事,知道这是接蒋介石的飞机,只是并不知道父亲也参与了这场斡旋活动。
从没带过兵打过仗
被授予上将军衔
“西安事变”前后,李克农先后从事党的情报、保卫、统战、外交等方面的工作,曾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共长江局秘书长、中央社会部副部长、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我军唯一没有在第一线带过兵打过仗的开国上将。曾任外交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调查部部长等职。
对于父亲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李力认为,隐蔽战线是一个构思严谨、运转灵巧的整体,其内容包括多个方面,远不是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只不过是父亲他们这些人在这些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我们党在历史上取得的一些重大战役的胜利,都是公开和隐蔽战线密切配合最终取得胜利的结果。“实际上,父亲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
今年正值建党90周年,李力老人特地赋诗一首来庆祝这个伟大的日子和纪念那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奉献终生的革命前辈:
九十年来不平凡,建党建军建政权;
成就辉煌磨难多,中国旧貌换新颜;
无数英烈洒热血,亿万人民齐努力;
科学发展谱新篇,优良传统要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