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品
早期的《恶行》、《暧昧》、《竹布衫》等作品,都是何家槐加入“左联”之前的创作。这些小说不是取材于作者过去在故乡的生活经历,就是描写青年学生的恋爱生活。《恶行》收入了《恶行》、《晚餐》两个短篇小说。其中《恶行》反映的是封建家庭一对夫妇之间的感情龃龉,从一个侧面揭露了童养媳制度的弊端。《晚餐》叙述了一个婚外恋故事。
《暧昧》中收入的8篇小说,就题材而言,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家庭悲剧,如《猫》所写的是由于“我”怀疑妻的贞节所造成的知交断绝往来,妻子出走的悲剧。文中的主人公是以诗人徐志摩为原型塑造的,这篇小说是何家槐的成名作。另一类则是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如《湖上》、《侏儒》等。《暧昧》出版后,剧作家洪深曾发表《评何家槐〈暧昧〉》一文,认为这些小说“可以知道作者对于人生的解释,正和现代大多数的小布尔乔亚女人一样,只是一种空泛的憎恶,现时代的社会环境,对他只是一个使他寒心的‘丑恶的现实’”。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绝望的呼声”,“不是何家槐一个人的,而是和他同时代的每个小布尔乔亚作家的呼声。”之后,赵景深也在《读书月刊》上发表了《论何家槐的小说》一文。
《竹布衫》收入了5篇小说。《白舅舅》通过描写白舅舅晚年寄人篱下的难堪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冬霄》反映报童的辛酸生活,作者在篇末借“我”的口沉痛地说:“他这样乖,这么早就懂得人世间的痛苦,而他的身体又这样弱,这相衬真是无比的残酷。”对旧社会发出了强烈的控诉。作者在《竹布衫》后记中说:“创作的确不是件易事,有时我实在感到自己能力的枯窘。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动的时期,尤其是中国,我希望以后能够抓住变动的中心,写出一点比较切实的文章。”由此透露出作者创作转变的信息。
《寒夜集》里的作品,大多是他加入“左联”之后创作的。《微笑》、《行路难》,描写了农村的破败景象,反映了广大农民生活的悲惨境况;《泼出去的水》揭露了封建的童养媳陋习对青年妇女精神世界的摧残;《回乡记》、《雨天》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失望、苦闷的心情及他们热切向往光明的愿望。
1935年9月,上海天马书店出版了何家槐的第一个散文集《怀旧集》。书中的7篇散文,有的抒写对长年劳作、被束缚于家务之中,过早逝世的母亲的悼念之情(《母亲》);有的写自己早年寄人篙下生活的苦楚(《第一夜失眠》);有的写参加革命的作者与保守的父亲在思想上的矛盾与分歧(《诀别》),而更多的则是反映劳动人民的贫困生活。《怀旧》叙写作者1932年前后住在天通庵路车站附近时隔壁的一位贫苦妇女和她的孩子们的苦难生活;《哑巴子》描写了作者少年时期在他家帮工的一位贫苦农民;《午夜梦回三千里》描写了一位农民对亡妻的怀念。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对笔下苦难的劳动人民充满了深切的同情。
1937年,何家槐又在北新书局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集《稻粱集》。书中的10篇散文,不少篇章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辛酸遭际:《布贩子》中的布贩子因赚不到钱而发出一阵阵忧郁、悲哀的感喟;《野渡》中的摆渡老人孤独、凄苦;《桥上》反映贫民窟里人民的苦难生活;《喜讯》则是一篇讽刺小品,揭露了一个国民党立法委员荒淫无耻的本质。
40年代,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何家槐逐渐由写小说、散文转为写杂文和短评。在国民党军队中做抗日宣传工作与统战工作期间,他继续不断地在《野草》、《文学青年》等进步刊物上发表战斗性很强的文章。他把写作看成战斗,利用一切机会,宣传进步思想。即使有一次他的脚被炸伤,在山洞中养伤期间也没停下笔来。他曾把这个时期发表过的文章编成集子,叫做《冒烟集》。
抗战胜利后,何家槐在广州参加创办《自由世界》刊物,撰文揭露美帝国主义策划中国内战的阴谋。新中国成立后,何家槐虽然大多数时间是在中央党校和大学工作,但他仍然不断地写评论文章,为繁荣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