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597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22日

熊庆来-教育经验

发布时间:2009-12-22 14:48:25      发布人: 天堂天使
        1931年,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在《科学》杂志看到一篇发表于1930年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仔细读完论文,熊庆来把目光转向论文的作者“华罗庚”。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熊庆来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后在金坛中学当一名庶务员。求贤若渴的熊庆来马上设法把华罗庚请到清华,让他边工作,边旁听数学课程。结果仅仅几年后,华罗庚即成为驰名中外的大数学家。这就是广为流传的熊庆来慧眼识华罗庚的佳话。
  其实,这只是熊庆来以发现、爱护、培养人才为已任的大教育家一生的一个缩影。自早年从事教育工作起直到晚年,熊庆来把几乎毕生的心血与时间都花在中国教育事业上,亲手创建了近代中国三所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清华大学、云南大学)的数学系,并成为桃李满天下的著名教育家。
  作为教授,在教学中,熊庆来诲人不倦,对待讲课非常认真。熊庆来注重必修课,对必修课程,“务使学生于学理能透彻了解,于工具能熟练掌握”。他注重演题,用认真演题的精神要求学生。熊庆来喜欢出有启发性的难题目,一个题目要经过很多的思考才能做出来,以此启发学生开拓思路。他常对大家说:“数学研究工作,可贵者在于牵涉之广。”素质较高的学生经过这种扎实的严格训练基础打得很牢靠,思路也开阔、灵活。作为系主任、大学校长熊庆来工作中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教育经验。熊庆来相信“学校成绩之良窳,过半由教授负责”,因此他极为重视优秀教师的聘请。熊庆来认为严格要求是使学生成为有用人才的必经之路,因此他注重学风的整顿,严格考试制度,纠正考试中的作弊行为。
  熊庆来还极力倡导浓厚的学术研究之风,重视开展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气氛。他认为“大学的重要,不在其存在,而在其学术之生命与精神”。为此,熊庆来做出多方面努力以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他一方面大量购置图书、期刊及名家著作,增加资料。另一方面,他热心倡导学术交流。在清华任职期间,他聘请哈达玛与维纳这两位国际著名的数学家来华开设课程。他还特别注重学术报告的形式。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从1961年至1964年每年都举行了全国或北京市的函数论会议。那段时间,他还把讨论班搬到自己家里。教授、研究生,济济一堂,切磋学术,对学术的交流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效果。
  为了培养研究风气,熊庆来还很重视学术刊物和丛书的出版工作。1936年,熊庆来与另外几位数学界同仁倡议创办了中国数学会会刊。这个会刊即是现今的《数学学报》的前身,是中国的第一个数学学报。1938年,他到云大的第二年就创办了《云南大学学报》。熊庆来教育思想在1937-1949,任云南大学校长的十二年期间,得以更好地展现。在对云南大学的革新中,他明确提出改进的五条办法:慎选师资,提高学校地位;严格考试,提高学生素质;整饬校纪;充实设备;培养研究风气。结果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十二年,他使云南大学一跃成为门类齐全,具有相当水平和规模的大学,脐身于全国有名大学的行列。
  熊庆来的呕心沥血,不辞劳苦,结出了累累硕果。他所培养的享有盛誉的优秀人才名单中包括严济慈、赵忠尧、华罗庚、钱三强、赵九章、陈省身、许宝禄、庄圻泰等驰名中外的科学家。不知老之将至的熊庆来,在七十岁之后,还培养出了杨乐、张广厚两个日后斐声数学界的数学家。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