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霖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15888
本馆由[ b~0pt ]创建于2010年01月04日

张江霖同志革命事迹录

发布时间:2011-04-28 03:14:52      发布人: b~0pt

张江霖同志,男,参加红军前名张友植 (他家四兄弟,名曰:明、春、植、仲)。张江霖同志排行老三,生于19172月,家住本l四川省达县银铁乡石坎子村10社。

   幼时,家境贫苦。但人颖聪惠,天生好学。父亲张家其借钱供他上学读私塾。他八天时间便能全文背诵“八部文”、“三字经”、“人之初”等书。他练有一手好笔字。有一年,本村地主张**家请他去写分关(分家契约文)。写好后,倍受众人称颂。主家嫌他人小,家中贫穷无势力而视而之。只给他吃了一碗冷饭。张江霖回家后提笔愤书了一幅“朽木之材不可雕矣,粪土之材不可污矣!”的条幅贴在家中的神壁子上,以示对恶,霸之举的仇恨和反抗。直至1957年返乡探亲时,他还风趣地谈起此事。

    19337月的一天上午,他在本地马鞍山上割草。听说红军来到了渠县三汇镇上,他连家也未回,伙同其兄张友明一同跑去三汇参加了童子军。其父到处打听,不知去处。后在山坡上找到了半背兜青草和一把镰刀。后来他参加了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二团二营,任战士。19341月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6月晋升为大校军衔。

张江霖同志士兵像  张江霖同志将像  勋章四枚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江霖同志历任红四军11323营战士、副班长、班长、川陕苏区四军军部教导队学员,1132团排长,115师炮兵营三连副连长等职。参加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万里长征,直罗镇战役。三城堡等战役。在历次战斗中,张江霖同志作战勇敢,执行命令坚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抗日战争时期,张江霖同志历任陕西洛川警备四团一营三连副连长,延安抗大一大队学员,五大队区大队长,二大队助教。晋东南抗大二大队九队队长,抗大三大队敌工队队长。新四舫二十五团副营长等职。参加了山西黎城和甘肃平子镇等战斗。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果断指挥,奋勇杀敌。为开辟、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张江霖同志历任陕北新四旅七七一团二营营长,副团长,第一野战军六军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长等职。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榆林、沙家店、瓦子街、扶眉。解放西安、兰州等战役。特别是沙家店战役中率部活提敌少将旅长刘奇、活捉敌29军参谋长刘振山寺和27师副师长李奇亨,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尤其是解放大西北建立了不朽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江霖历任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一期学员,西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兰州军区军事训练处处长。兰州军区司令部军事训练部部长。青海省军区副怀念员。青海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省委第二书记、青海省军区司令员。中共第九届、十届中央侯补委员。他勤奋,忘我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做子大量卓越有效的工作,为保卫和建设大西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六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张江霖身经百战,长期至于部队的军事指挥和训练工作,有很强的党性原则和高度的组织观念。他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他忠于人民、忠于党、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努力实践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他为人耿直地,胸怀豁达,工作勤奋;他谦虚谨慎,联系群众,关心部属;他廉洁奉公,生活简朴;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了一个老党员,老战士的本色。

张江霖因病医治无效,199910261118分在兰州逝世,享年82岁。他临终前留下遗嘱,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焚香烧纸,不接收花圈挽幛,遗体火化后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兰州营盘岭山顶上。

张江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忘我工作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他的功绩永载史册。他是我们银铁万余人民的骄傲和楷模。

张江霖从事革命工作六址余载,只有两次回乡探亲的机会。19576月,这是他参军离家30年后第一次探望年逾七旬的父亲张家其老人。他将随身的两名警卫员留在军分区休息,只有一名驾驶员驱车回老家,并视察了银铁乡中心校,亲自接见了少先队代表和全体教师,给全校师生讲了红军长征故事,还赠送了一部留音机和五十余册图书,使全校师生倍感亲切关怀,深受鼓舞。

第二次是我国受自然灾害的六十年代的一九六一年三月,他再次返乡探望年迈的父亲的兄弟全家。并与乡党政领导亲切交谈,了解家乡的实情,勉励大家要克服困难,生产自救,战胜自然灾害,共度难关。他还亲切向达县县委、县政府汇报了本乡的实情,一次性给全乡人民供应了大批的粮食,解除了人民的疾苦。

他人在异地,情系银铁,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一九七六年八月,他无私地捐了一辆汽车送与银铁乡社办企业搞运输。

红色政权的诞生,红军精神永存,纵观六十余载的惊在动地的业绩,由感而发:

红色政权驱鬼神,挥戈杀敌抛青春。

红军精神育后人,铭记丰功祭英灵。

文搞单位:四川省达县银铁乡综合文化站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我父亲是四十九团一营的营长-曹升林,张团长下属,有意联系者请联系电话13972060822曹向明


    写信时间:2018/06/23 00:34:29
  • 私心太重!


    写信时间:2012/07/11 11:05:43
  • 将军英勇善战,服务人民,情系故乡,可敬可佩。


    写信时间:2011/12/02 13: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