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瑚与“国泰”大戏院
30年代初期,夏云瑚在重庆创办了“亚洲”影片公司,率先引进苏联影片《夏伯阳》、《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游击队之女》等,让中国观众了解到另一种社会制度,耳目一新。
1937年2月“国泰”大戏院竣工,场内设有1500个座位,沿墙安装12台鼓风机换气,大门上方用霓虹灯管制出“国泰大剧院”五个大字,入夜映红了半条街,堪称当时的一流影剧院。夏云瑚怦然心动,参股投资该影院成为股东。
1939年“五三”、“五四”大轰炸,“国泰”大戏院被炸成一片废墟。大部分股东担心遭受更大损失,主张暂不修复,夏云瑚却表示愿意独自承担费用。同年10月“国泰”修复,他成为主要股东和经纪人。
“皖南事变”后,设备较完善的剧场都被国民党顽固派把持,唯有“国泰”大戏院例外,阳翰笙为此上门求助。夏云瑚二话没说便答应下来,白天照常放映电影,晚上则让给中华剧艺社和其他进步文艺团体演出。在现代戏剧史上闻名遐迩的《国家至上》、《蜕变》、《岳飞》、《雾重庆》、《天国春秋》、《结婚进行曲》、《屈原》、《法西斯细菌》、《长夜行》以及歌剧《秋子》均在此首演。《屈原》公演后,在大后方激起广泛反响,各地方剧团纷纷排演,引起国民党当局恼怒,从1943年下半年明令“国泰”大戏院只准放映电影,不得上演任何戏剧。
抗战胜利后夏云瑚去上海,与任宗德合资创办“昆仑”影业公司。他坚持正义,拍摄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进步影片,有力地配合了中共领导的国统区民主运动,受到进步文化界和观众的肯定。
杨耀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