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意,流水情---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家庭生活
北魏文成帝拓跋浚,虽然知名度不高,在北魏历史上却是位相当重要的皇帝。南北朝北强南弱的局面的最终形成,正是在拓跋浚时期。他在位期间对外用兵的次数非常之少,对南朝宋国勉强算有三次小规模的边境接触战,对柔然用过一次兵,其他都是些小打小闹的平叛活动。
拓跋浚即位时摆在他面前的北魏帝国,形势很窘迫。拓跋焘末期连年用兵,国库亏空严重,地方上各族之间的矛盾也很大。拓跋浚是先皇嫡孙,皇位本不该有什么争议,但由于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稳固。年轻的拓跋浚刚一上台,拥立有功的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和尚书令长孙渴侯就因为争权,把朝中搞得乌烟瘴气。拓跋浚果断地将这两人赐死,稳住了朝政。不久,他又暗中诛杀了两个叔叔拓跋谭和拓跋建。关于这一点,《魏书》里语焉不详,只说这两位王爷薨于同日,不过有线索表明这两人可能也参与了废立活动,为了防患于未然,拓跋浚先下了手,行迹还算机密,没有波及其他人员.第二年,长安的征西大将军、永昌王拓跋仁等人又造反,失败后自杀。拓跋仁是拓跋焘的侄子,拓跋焘末年挥师南征时,拓跋仁的军队经过寿春,抢了当地一名李姓美女。此女即陪拓跋浚同葬盛乐金陵的元皇后。
拓跋浚的正妻,是被吕思勉称为“北魏一朝极有关系之人物”的传奇女性——文明皇后冯氏。冯氏的祖父是北燕的最后一代君主冯弘。冯弘的几个儿子冯崇、冯朗、冯邈因遭到嫉恨,在北燕还没灭亡时就投降了北魏。其中次子冯朗被北魏皇帝拓跋焘内迁到关中,担任秦、雍两州的刺史。他的子女都在长安诞生。冯氏才几岁的时候,冯朗就因为谋反之事受到牵连,被诛杀。儿子冯熙由魏氏携至熙氐羌部落中避难。冯氏作为罪臣家属,押至平城。幸好她的姑母是拓跋焘的左昭仪,冯氏总算都得以免死。拓跋浚十三岁时,纳十一岁的冯氏为贵人,四年后又立冯氏为皇后。
拓跋浚和冯氏两个人,说起来也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惜拓跋浚对这位发小兴趣不大。拓跋仁谋反自杀,拓跋仁的家人被押送至平城。拓跋浚在人群中见到李氏,惊为天人,问左右侍从道:“这个妇人漂亮吧?”左右都赞同说:“是啊是啊。”
冯氏对这个忽然杀出来的情敌束手无措。好在她手上有一张好牌。北魏宫廷除了立子杀母制度之外,还有一项保母制度。皇子出生后,并不由生母抚养,而由保母代劳。拓跋浚的乳母常太后,辽西人。辽西本来就是北燕的地盘,常太后也是在北魏对北燕之战中被掳至平城。或许是因为有这一层关系,常太后对冯氏十分照顾。拓跋浚在常太后的干涉之下,不能按正规途径亲近李氏。不过既然拓跋浚看中了李氏,总得要想方设法得到手。最后,拓跋浚在仓库里临幸了李氏,李氏怀孕。常太后知道后大为震怒,召李氏严加盘问。这时候拓跋浚正在外巡视,他闻讯后赶回皇宫,将李氏带至阴山行宫。李氏生子后的第二天,拓跋浚即册李氏为贵人。随即他又大赦天下,向世人宣布皇长子出生的喜讯。
太安二年,拓跋浚立为李氏之子拓跋弘为皇太子。按照北魏宫廷陈制,李氏被赐死.又过了一个月,冯氏成为拓跋浚的皇后。这到底是拓跋浚本人的意思,还是常太后的授意,不得而知。
和平六年(公元465年)的夏天,二十六岁的拓跋浚去逝。大丧时宫中燃起大火,焚烧皇帝生前的用品,百官和嫔妃尽皆到场临泣。冯氏悲叫着跳入火堆,左右慌忙上前将她拖出,半天才苏醒过来。这一跳不乏作秀的成份,而冯氏的内心深处,难怪不悲痛欲绝吗?我看不见得.毕竟她十一岁就嫁给拓跋浚。在此之前的懵懂岁月里,她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和拓跋浚关连。
拓跋浚死后,冯氏帮助嫡子拓跋弘平定乙浑叛乱。数年后,她毒死拓跋弘,扶持拓跋弘年幼的儿子拓跋宏。北魏进入文明冯太后的时代。
后话:冯氏在政治翻云覆雨,感情生活上却败得一塌涂地。丈夫拓跋浚不喜欢她,嫡子拓跋弘讨厌她,孙子拓跋宏和她合作,开创造了太和时代繁荣的局面。成年后的拓跋宏,不愿继续活在祖母干政的阴影下。太和十七年,他带着三十万鲜卑兵,浩浩荡荡从平城出走。
落花有意逐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另:南齐书一云冯氏本江都人,佛狸元嘉二十七年南侵,略得冯氏,浚以为妾,独得全焉。这个记载里面的冯氏,应该为李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