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上官云珠”
然而,这些都是发生在她搬出蒲石路236弄18号的阁楼以后的事了——她最终再也不能容忍丈夫对她的管束,为了自己的新生活,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那个从她咿呀学语时就守护在她身边的男人和她还不到两岁的儿子。
这恐怕是她一生中,第一次“失去”亲人,只是并非他们弃她而去,而是她不要他们了。像她后来的数次“失去”一样,每一次她都能这么决绝。
然而尽管如此,她也一定是难过的,这毕竟是一个持续了十几年的故事,在将它斩钉截铁地了结之后,一定会在心里留下一条历久弥深的疮疤,会在某个深夜撕裂般地疼痛。但是,当太阳重新升起来的时候,她又将变成一个现实而刚强的女人。因为,与暂时的疼痛相比,她更情愿用它来换取持久绵长的幸福生活。那种有自尊,有色彩,有荣誉的生活。
爸爸、妈妈和姚姚
1941年,在她来到上海之后的第三个年头,上海最终还是没能像人们期望的那样,成为一个安全的堡垒,因为随着“一二•八”事变,日本军队的进驻,上海沦陷了。被分裂开的各国租界区仿佛一个个小小的岛屿——上海的“孤岛”时期,也就此开始。
这时,在电影圈里摸爬滚打了一年多的上官开始从事舞台表演,她先后加入了天风剧社、南国剧社、苦干剧团。也是在1941年,她主演的《雷雨》轰动一时,她以“四凤”的形象出场,立即艳惊四座,但是随即,人们就发觉这个姑娘似曾相识,人们似乎对她的秀丽和窈窕印象深刻。最终,在演员谢幕的时候,观众们终于记起,原来她就是一年前的那个“花瓶”。然而不同的是,她从前简单生硬的表演如今却变得有了活力,有了精神。让人不单单会注意到她的貌美,还能看到她做的戏。在那时,“会做戏”是个很有肯定意味的夸奖,因为在一个靠卖弄脸蛋身材演电影的年代,会“假戏真做”的演员实在难能可贵。
《雷雨》的成功让她有了名气,于是她马不停蹄地连续出演了《女子公寓》、《梅花梦》、《上海屋檐下》等多部话剧。这趁热打铁的道理她早就烂熟于心了。相信她是一定很感激舞台的,尽管让她真正大红大紫的是电影银幕。因为话剧舞台不仅仅让上官云珠声名鹊起了,更让她当时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天翻地覆的质变——飘飘然地,她在果断地跳出第一次婚姻之后,又迅速拥有了新的恋情。
姚克是我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著名剧作家,曾留洋海外,回国后一直致力于剧本创作。他是那时全国惟一一家英文杂志《天下》的主编,编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话剧剧本,还跟很多著名文人交往密切。因此,在当时的戏剧界,姚克是大名鼎鼎的。
而那时,上官云珠也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摇身一变,成为初露锋芒的舞台新星。在天风剧社的排练场里,风度翩翩的姚克定睛望着上官云珠娇媚的身影,一见倾心。最终,在上官云珠演完姚克编导的两部话剧之后,他们结婚了。上官的选择在当时的确是个明智之举,因为她借此彻底摆脱了二流演员的际遇,而且名正言顺地跻身于上层社会了,很像是她朝梦想中的生活跨出的“豪迈”的一步。
就这样,他们在1942年的北平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上官搬进了姚克在法租界的永康别墅,那幢铜制水龙头上镶着白瓷的豪华别墅。在那里,他们过着羡煞旁人,富丽堂皇的生活。那时候,姚克继续当他的著名文人,编辑《天下》,上官则主要活跃在话剧舞台上,做她的舞台明星,偶尔也拍些电影,尽管仍旧是些过目就忘的平庸之作。后来,两人还欣喜若狂地孕育出了他们的孩子。生活惬意舒服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