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志弦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485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21日

创建我国第一个络合物化学研究基地

发布时间:2009-12-21 17:15:52      发布人: 天堂天使
 “从事自然科学工作的人离不开实验,否则就没有第一手材料,也不能检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是正确还是谬误,更谈不上在科学领域内能提出什么新的见解。”这是严志弦对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
  他接触络合物化学始于40年代,深感这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方向。限于条件,无法亲自试验。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一直有意识地积累这方面的资料。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后,国家为高校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条件,严志弦立即筹划建立络合物化学实验室。一方面通过教学环节,逐步增设有关络合物化学的实验内容,在议器设备方面为开展科研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根据当时军事医学的需要,选择当时国际上络合物化学的一个重点领域:氨羧酸螯合物为题,着手研究。在国内首先合成了氮三乙酸、乙二胺四乙酸和二乙基三胺五乙酸等具有代表性的螯合剂,进而又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在结构上有特征的新型氨羧酸螯合剂,并采用pH电位法、极谱法、分光光度法、离子交换法等多种手段研究了氨羧酸金属螯合物和其他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热力学性质。于1956年首先发表有关论文两篇,随后又陆续发表研究论文11篇。在对络合物热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的同时,他对指导青年教师进行络合物反应动力学,有机金属化合物和固体络合物的合成、性质和结构方面的探索工作。
  在开展各项研究工作以前,他总要对国内外的动态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细致的分析总结,以做到心中有数。他认为看了国外的文献,就某些问题写下自己的体会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础训练。在有关络合物热力学性质研究中的pH电位法、离子交换法、函数处理、混配络合物和多核络合物的研究方法以及钨、钼和稀土元素的金属有机化学等方面,他都做过综合评述。
  没有现成设备,为使研究顺利进行,他就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人员自行设计。要研究对乙二胺四乙酸螯合作用很强的络合体系,他看到国外开始采用汞电极电位(pHg)法,就马上设计图纸,加工电极。为了开展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工作,没有无水、无氧系统,就自己设计、加工,装配了我国第一套可以在无水、无氧条件下操作的Schlenck系统。到60年代初期,建立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和络合物研究实验室,形成了一支研究队伍。
  为了促进络合物化学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开展,他深感有写一本反映当时国际上研究水准的络合物化学专著的必要。从1959年初,他着手收集资料,并为自己规定了一周至少写1万字的目标,经过半年努力,完成全书。我国第一部《络合物化学》专著在1960年5月问世,不仅对国内研究工作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62年该书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严志弦还通过接受进修教师和举办训练班等方式,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络合物化学研究人才。1963年底,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无机化学校际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全上有将近2/3有关络合物化学的研究论文都有他的学生参与。
  1964年,严志弦应邀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参加学术会议并讲学,会上他做了题为《汞电极电位法研究溶液中络合物》的报告,深受国外同行的好评。
  “文化大革命”初期,严志弦惨遭迫害。于1968年5月15日含冤离世。他呕心沥血建立起来的络合物化学实验室亦毁于一旦。
  严志弦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和络合物化学研究的发展奋斗一生,“鞠躬尽力,死而后己”。他的精神与世长存。1979年,在四川成都中国化学会召开的全国第一届无化化学学术论文报告会开幕式上,全场起立为纪念我国著名的无机化学家、络合物化学奠基人严志弦教授默哀。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