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中权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462
本馆由[ 将军沟村委会]创建于2009年12月21日

边区模范县委书记——惠中权

发布时间:2009-12-21 16:23:27      发布人: 天堂天使
        惠中权,1916年生,清涧县下二十里铺将军沟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中共吴堡县委书记,1937年调任甘泉县委书记。1940年11月至1943年8月,从陕甘宁边区政府调任靖边县委书记。
  惠中权一到靖边,就立即带领干部多次下乡,调查贫困户缺粮少衣状况,要求各乡列出特困户名单,仔细计算现有存粮和缺短粮食的数字,然后一边向边区政府申报赈济,一面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工作。自救中动员、强制全县地主、富农向缺粮户借贷,发动群众在亲友间调济,并组织劳动力到延安等地打工。1940年冬至1941年春,全县共借贷和调济粮食500多石,输出劳力2万多人,边区政府两年给靖边拨赈灾款20500大洋,赈粮小米300石,保证了大灾之年无饿死人的现象。此后,惠中权根据靖边地广人稀,沙多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等情况,制定了以造林种草、兴修水利、发展畜牧和驮运食盐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方针,并积极组织实施。 首先把改造农田、发展水地作为全县经济建设的突破口。他和县委、政府一班人经过研究,决定利用群众发明的“引水拉沙”和在涧地“引洪漫地”的办法,每年至少发展水地3000亩,改良涧地1000亩。具体实施中,让该县全员参加劳动,并多方筹集建设资金,组成水利委员会,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劳动竞赛。通过一系列措施,靖边县在两年内发展水地1.3万亩,改良涧地7000亩,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加上在新修的水地上实行了“三茬倒”,使产量提高10倍。到1943年全县产粮不仅满足全县人民需求,还可以支援其他地区。该县由此成了边区经济建设的典型,其打坝采用“引水拉沙”和涧地实行“引洪漫地”的经验,在全边区得到推广。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他把发展林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起来,种草植树发展养羊。两年内发展草地1万多亩,增收牧草500万公斤,增加羊子6万只。他提出“栽活一棵树,养活一只羊”的口号,各区、乡分头实施,仅1943年全县栽树23万多株。此外,针对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他提出了“一驮盐、一匹布、一斗盐、二斗麦”的口号,即发动群众赶牲口运盐,1943年全县运盐3.5万多驮,获利8750万元。在惠中权鼓励下新城区田保霖办起股份制民办合作社,成为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短短两年多时间,靖边的经济竟然得到了恢复和全面发展,这与惠中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分不开。这种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并为他题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八个大字。
  1944年惠中权调到毛泽东身边,做秘书工作。全国解放后他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长,华南垦植局党委副书记、林业部常务副部长等职,为新中国农林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1965年重访靖边视察指导林业工作。1968年4月1日,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时年53岁。1974年6月林业部为其平反昭雪。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
  • 本人也是中字辈,在此纪念老惠大哥


    写信时间:2014/12/06 16:37:20
  • 本人虽不是,但本人作为将军沟村的一员,按辈分算也是这个称呼,作为惠姓的我,我骄傲。


    写信时间:2013/02/16 23:06:27
  • 你是他的玄孙?


    写信时间:2012/08/28 23:13:35
  • 您的精神永远影响着中国人! 您的事迹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 愿您在天堂安息吧! 我代表全体将军沟村向您致敬! 您的玄孙:惠海浪


    写信时间:2011/12/09 20: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