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报生涯
1870年冬理雅各返回香港,重新主持英华书院,王韬随同返香港,在鸭巴甸(今香港仔)租了一间背靠山麓的小屋,名之为“天南遁窟”,自号“天南遁叟”,从事著述之余,仍旧出任《华字日报》主笔。在此期间,王韬编译了《法国志略》、《普法战纪》,先后在《华字日报》连载,上海《申报》转载。后来王韬《普法战纪》编辑成21万字的单行本。《普法战纪》很受李鸿章重视。《普法战纪》传入日本,也引起很大的反响。
1872年东华医院在香港创立,王韬被选入东华医院第一届董事会。
1873年理雅各返回苏格兰,王韬买下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在187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华资中文日报——《循环日报》,因此王韬被尊为中国第一报人。王韬自任主笔十年之久,在《循环日报》上发表八百余篇政论,鼓吹中国必须变法,兴办铁路、造船、纺织等工业以自强。王韬发表在《循环日报》的政论,短小精悍,每篇千字左右,切中时弊,被认为是中国新闻界政论体的创造人。1875年王韬发表了著名的《变法自强上》、《变法自强中》、《变法自强下》三篇政论,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变法”的口号,比郑观应《盛世危言》早18年,比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早23年。据学者罗香林考证,康有为在1879年曾游历香港,正值王韬担任《循环日报》主笔,发表大量变法政论之时,因此,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受王韬影响是极可能的事。王韬无疑是是中国变法维新运动的先行者。
王韬主编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刊。王韬是中国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王韬的政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论说文的传统,突破了当时梧桐时文和八股文的局限,强调文章是“载道之器”,指出“文章之贵在乎纪事述情”,不应拘泥于文法,墨守成规。他的政论对报章文体和政论文风的改观和发展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