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 | 出生于青岛。满族。童年热爱美术,临摹家中藏画,15岁入美术社。启蒙学画; |
---|
1950年 | 考入部队文工团美术组,从事舞台美术工作; |
---|
1951年 | 创作连环画《炊事员彭才》,获华东后勤文艺检阅集体三等奖; |
---|
1955年 | 就读于西北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师邱石冥。; |
---|
1956年 | 就读于河南省艺术学院美术系,师谢瑞阶; |
---|
1958年 | 毕业。分配河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与李绍瀚合作创作连环画《烈火凯歌》被出版; |
---|
1959年 | 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装饰设计工作; |
---|
1960年 | 合作国画《赛诗会》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
---|
1961年 | 国画《师与徒》获郑州市优秀美术作品奖。考察朱仙镇木版年画。与李绍瀚合著论文《朱仙镇木版年画》,刊登于1985年《中国工艺美术》第2期; |
---|
1962年 | 为美协河南分会会员。去伏牛山写生,创作国画《新磨》选入“河南省美展”、“中南六省美展”; |
---|
1963年 | 《新磨》选入“全国第四届美展”; |
---|
1964年 | 调入北京; |
---|
1973年 | 创作新花鸟画《春耕曲》,选入“北京市美展”; |
---|
1974年 | 调北京美展办公室工作; |
---|
1975年 | 去内蒙古深入生活,写生; |
---|
1976年 | 创作国画《草原新医》、《重饮延河水》选入“北京市美展”; |
---|
1977年 | 创作《春水育春羔》选入“文革”后首届“北京山水花鸟画展”并参加六省市巡展。作品选入《中国画选辑》。去黄山、庐山、峨眉山、乐山、青城山、三峡、湘西、舟山群岛、福建沿海写生。为北京美术家协会驻会画家; |
---|
1978年 | 国画《牧羊图》被日本长崎美术馆收藏。国画《三羊开泰图》选入“北京——东京友好城市”东京展; |
---|
1980年 | 国画《晨光曲》选入“北京市美展”, 评为年度展览优秀作品,北京美协收藏 ,多家报刊发表,后被编入《北京画院作品选集》、《北京当代美术作品选》。去桂林、柳州、融水、海南等地写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
1981年 | 国画《碧海渔歌》选入“北京市美展”,被美协收藏; |
---|
1982年 | 应日中友协邀请为庆祝邦交恢复10周年,在日本举办“李海涛中国水墨画展”,巡展于鸟取米子境港等地。日NHK、《朝日新闻》、《每日新闻》等报刊、电视台都做了专门介绍,展览取得成功; |
---|
1983年 | 与张步、杨延文、朱军山、李行简、万青力、姚奎、李小可、赵准旺等9人共同举办“北京风光九人联展”,其中本人作品8件被《今日中国》和《北京日报》、《美术》杂志选用,并选入《北京风光画集》,应邀再次赴日本横滨举办个人画展; 《一道残阳铺水中》获北京市优秀作品奖,北京美协收藏,赴闽南沿海写生; |
---|
1984年 | 调北京山水画创作室任专业画家,国画《森林》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助的“全国环保美展”优秀奖。国画《雾海渔歌》选入中国展览公司组织的赴前苏联、罗马尼亚展; 国画《斜月沉沉藏海雾》选入《中青年画家作品集》; |
---|
1985年 | 日本出版《中国画家名鉴》收入本人艺术简历及作品《海鸥奏鸣曲》等两件; 作品《暮潮》在《中国画》上发表; 作品《千里共婵娟》参加“中日水墨合同展”于日本东京展出; 《四条屏》四季海作品,参加香港“中国四条屏画展”; 构思《海疆万里图》长卷创作,赴山海关、北戴河写生; |
---|
1986年 | 完成《海疆万里图》长卷构思草图黑白水墨稿(长10米,宽10厘米); 《碧海渔歌》选入赴日本静冈“中国百景美展”; 《渔港》等3件作品,参加北京画院赴美国展; 作品《卧龙岗晚秋》和《静心斋之夜》参加赴中国香港展; |
---|
1987年 | 为收集创作《海疆万里图》长卷资料,开始有计划地从中国18000公里海疆最北端鸭绿江桥起,经辽东半岛、河北、山东半岛、江苏、崇明岛、上海等沿海写生; 《中国美术辞典》收入本人艺术简历; 作品《海的旋律》参加“北京画院美展”; 作品《海市图》参加对外友协赴巴西美展; 作品《淡月梨花下》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
---|
1988年 | 为收集创作《海疆万里图》长卷资料,按计划从中国海岸线最南端—广西北海市经雷州半岛等广东沿海、海南沿海、福建沿海,到浙江沿海最终完成中国南北海疆素材收集工作,总行程31000余公里; 作品《金光闪烁的海洋》参加北京画院与台湾高雄的两岸交流展并收入画集; 作品《雾航》参加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陕西五省、市画院联展; 作品《盘门月夜》,参加“京杭运河美展”并收入画集; 作品《海光》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雾海日出》选入《美术作品》; |
---|
1989年 | “李海涛海之恋画展”在香港开幕,展出作品40件。香港亚洲有限电视台做专题采访,十余家报刊专题报道,展览获得成功。作品《峡海渔情》选入建国40周年美展,北京画院收藏; 作品《金光闪烁的海洋》从世界8000余幅作品中,选入“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展”; 《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发行,收入本人艺术简历; 在充实的中国海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海疆万里图》长卷黑白中稿创作(长22米,宽40厘米)。《中国环境报》率先发表其中局部,并发表社长杨兆三的评论文章; |
---|
1990年 | 《海疆万里图》从深入生活起历时5载,正稿绘制9个月,于11月完成(全长50米,宽90厘米); 中央电视台跟踪采访长卷创作结束,12月1日《神州风采》节目中,以《魂系大海》专题播出,引起各方注意; 《人民日报》率先发表长卷正稿局部; 参加北京画院代表团赴香港出席画院香港首展开幕式; 《中国当代书画家大辞典》发行,收入作者艺术简历; 《中国画》杂志第55期,系列介绍李海涛作品《嬉浪图》等5件,发表吴休评论文章《意溢于海》; 香港《收藏天地》系列介绍李海涛作品《晚月戏海》等5件,发表商铁梁评论文章《弄潮万里寄情海疆》; “李海涛个人画展”在广州展出; 作品《海之夜》被青岛博物馆收藏; 作品《海涤》被天安门城楼收藏; |
---|
1991年 | 由全国美协、海军政治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北京画院等六个单位主办“李海涛海之恋画展”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中央大厅开幕。首次展出《海疆万里图》长卷及沿海题材独幅画作品40件,引起世人瞩目。国内外新闻媒体近70家,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评论。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 作品《夜深沉》参加台湾“海峡两岸现代水墨大展”; 作品《三羊开泰图》被香港《大公报》选为羊年贺年片,发行于全世界; |
---|
1992年 | 从北京画院退休; 被推荐加入“中国老教授协会文艺专业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资深教授; 国画《卢沟晓月》选入“美哉北京画展”,被北京市政府收藏; 国画《天之声》选入“美哉北京画展”,收入《美哉北京画集》; 国画《关山寒月图》被高等学校校友海外联谊会收藏; 作品《海港月夜》被选入《中国名书画家作品集》; 作品《雷雨行》及本人艺术简历被收入《北京画院集》; 著名作家史继中为《海疆万里图》创作撰写《拥尽海洋揽日月当使道子逊剪裁》报告文学发表于《学习与研究》,同时北京电台黄金时间播出; |
---|
1993年 | 作品《黄河入海图》选入“毛主席视察黄河40周年黄河画展”; 作品《怒海风雪图》被中央电视台收藏; 2件作品参加中国老教授协会“第一届资深教授美展”; |
---|
1994年 | 作品《春曲》获马尼拉“中华逸吟神墨诗书画国际展”国际文化交流金奖; 应邀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名画家作品展”; 作品《避风港之红帆》选入“全国第八届美展”; 作品《雾海茫茫》获中央电视台“新铸联杯精品展”特邀荣誉奖,并收入画集; 作品《雾航》获“首届全国民族百花美展”荣誉金奖; 作品《浴日》参加老教授协会“第二届资深教授美展”; 被中央电视台特邀为《正大综艺》第235期首席嘉宾。“李海涛、李鸥、李冬父子三人画展”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展出;
|
---|
1995年 | 应当地美协邀请赴广东电白、博贺,写生并讲学; 参加文化部与全国文联组织的百名艺术家万里采风活动; 赴葫芦岛采风; 作品《苍龙月夜入海图》选入国家民委组织的“第一届少数民族美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获国家“优秀民族艺术家”称号; 作品《雾归》收入《青岛建置100周年全国名人书画作品集》; 作品《醉月朦胧》参加老教授协会“第三届资深教授美展”; 应邀赴三峡写生,完成《夔门晓月万山静》、《碧虚苍茫巫山云》作品创作,被湖南收藏; 就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州立大学和路易斯—克拉克艺术学院邀请赴美讲学; |
---|
1996年 | 应邀在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廊”举办个展; 美国《世界日报》首次提出《海疆万里图》已因历史变迁成为空前绝后之作; |
---|
1997年 | 《李海涛五年磨一画》文章发表。入典《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传记》第25卷; 《三羊开泰图》获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美展一等奖; |
---|
1998年 | 为妻肖凯60华诞写《共甘岁月谱丹青》文章,5月19-20日在《北京晚报》连载发表; 《艺海之涛》文章及多件作品在《今日民航》专栏发表; 为庆祝国际海洋年,创作大型作品《蔚蓝色的呼唤》及《大海风情》挂历; 《醉涛迎舟》参加“日中水墨画第六回展”获银奖; 秋季在珠海、东莞等地深入生活; 《碧海扬帆》获“韩国?美会98BESET日美术祭”优秀奖; 《涛声依旧》选入1978-1998《中国美术选集》; |
---|
1999年 | 在香港与 郭怡孮、龙瑞、孙志钧四人举办联展; |
---|
2000年 | 北京电视台《电视人物》栏目专访李海涛; 5月由全国美协、北京画院主办“李海涛海疆颂中国画展”在美术馆开幕; 王光英、布赫等国家领导人参加开幕式,刘延东、刘云山等领导人参观展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美联社、凤凰台、中央电视台、中国《艺术报》、《光明日报》等数十家国内外主要媒体进行了评论、报道; 出版《李海涛海之歌画集》; 第一次李海涛作品研讨会,老一辈艺术家欧阳山尊、王明明、吴休及美术评论家参加; 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听涛千里醉》大型作品,悬挂在6楼接待大厅; 《中华英才》杂志236期,发表吾拉木文章:《画海第一人—李海涛》; 在烟台、福建巡展,习近平参加福州展出开幕式; 在福州举办第二次李海涛作品研讨会,福建美术界参加; |
---|
2001年 | 10月中央电视台《五洲传讯》节目,播出《李海涛海之恋》专题节目;10月北京画院举办第三次李海涛作品研讨会,在院数十位画家参加。《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都进行了报道; 在山东长岛、烟台、荣成、厦门、崇武等地深入生活; 李鹏委员长在参加联合国议长会议时,以《海疆万里图》袖珍版赠送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中央电视台10频道开播中国万里海疆系列节目,李海涛参加首播,谈海疆艺术;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于4月28日正式播出《李海涛专题》节目; 《北京晚报》刊出彭利铭文章:《李海涛走进“东方之子”》; 李鹏委员长以国礼赠送来访加拿大议长海斯《春潮送舟》图; |
---|
2002年 | 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建军50周年,海军政治部举办仪式,接受李海涛赠送《海疆万里图》长卷袖珍版作品。作者用以感谢创作长卷深入生活期间,海军给予的支持; 创作《飞鸥逐浪》及《砥浪图》参加北京画院建院45周年“大匠之门画展”。为纪念岳父肖劲光大将诞辰100周年,创作《碧海沧桑鉴丹心》用以表现他一生战斗历程; 《海疆万里图》袖珍件获“北京国际博览会”特级金奖; |
---|
2004年 | 中央电视台发表东方之子百家书画大家访谈录《潇洒道绝》,其中刊登对李海涛的评论文章及作品; 曾庆红副主席初访日本,赠送《蓬莱仙境》图给日本领导人; |
---|
2005年 | 香港《鉴藏》杂志开辟专栏介绍李海涛作品及文章; 完成《浩瀚惊涛》、《鹭岛小夜曲》大型创作; |
---|
2006年 | 完成《晨光映南沙—记祖国最南端国土曾母暗沙》的创作,在《中国文化报》、《中国海洋报》发表; 与妻肖凯共同倡议下在北京举办了历史上首届“中国海洋画学术研讨会”,海峡两岸中国海洋画家有11位到会。并邀请中国美协、北京美协、北京画院领导和老一辈艺术家、美术评论家、新闻媒体参加开幕式。5天会议中发表论文7篇。同时举办首届中国海洋画展,出版中国海洋画作品集《海韵》; 美术界和社会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与会者倡议下成立了“中国海洋画研究院”,为海洋画创作、研究建立了平台,挂靠“中国海洋报社”,共同推选李海涛任首届院长; 《光明日报》发表了杜弋鹏文章《万里海涛入画来》。《欧洲联合报》、《香港侨报》、《南美洲报》等 报都进行了转载; |
---|
2007年 | 参加北京画院50周年“大匠之门”大型画展,创作《涛歌浪舞》作品参展; 应广西钦州市政府邀请,在广西钦州海豚节之际,于该市举办第二届“中国海洋画作品展”,创作《银豚嬉戏三娘湾》等作品参展。画展得到各界好评; 同时组织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画家采风活动; |
---|
2008年 | 为人民大会堂海南厅,创作巨画《天涯潮海共涛声》,作品得到社会各界赞誉; 国家博物馆等主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画展”,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八位画家集体参加,李海涛创作《大潮歌》作品参加展出; 7月去温州、厦门、泉州、崇武深入生活; 12月在三亚采风,正值海军舰队去索马里护航,构思舰队运航创作草图; |
---|
2009年 | 完成创作《谱歌深蓝色大洋》作品,为中国海军跨入大洋战略转折唱赞歌; |
---|
2010年 | 2月5日《中国海洋报》第五版“深篮周刊”登载“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第四届作品(厦门)展”文章、图画,同时对李海涛等画家作介绍; 3月14日 《三亚晨报》第四版评“李海涛——大海的儿子画大海”; 5月22日《中国书画报》A4版专刊:“海疆、海洋、海南中国海洋画研究院三亚作品展”图、文,并对李海涛等作家进行介绍; 6月1日 《三亚晨报》第四版文娱新闻发表为人民大会堂海南厅创作的作品《天涯潮海共涛声》; 6月1日 《三亚晨报》第五版画廊发表“海疆、海洋、海南——中国海洋画研究院三亚展专版”其中发表李海涛作品《大潮歌》; 6月6日《三亚晨报》第4版刊登“天涯潮海共涛声”(国画); 6月3日 《三亚晨报》第七版娱乐新闻发表作品《彼彼美景饰天涯》; 7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海洋画家三亚办展”记者刘龙写文介绍了由著名画家李海涛、肖凯夫妇倡议成立《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的简况。同时刊登了李海涛作品“天涯潮海共涛声”; 7月23日《北京晚报》17版“新闻目击”刊登:“画海老人”记者安旭东写文介绍画家李海涛文章及图象;
|
---|
2011年 | 9月20日《中国海洋报》——中国海监周刊认为全版刊登“海之恋 恋之歌——记著名中国国画大家李海涛教授”; 12月14日《厦门晚报》A8版文化新闻刊登“李海涛为两岸创作长卷”; |
---|
2012年 | 4月1日《三亚晨报》第8版刊登“胸似海阔 志如石坚”; 4月11日《南岛晚报》四版报导“中国海洋画研究院三亚创作基地揭牌”;
|
---|
2013年 | 4月21日,“拥抱蓝色海疆——中国海洋画作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李海涛先生与夫人肖凯携中国海洋画研究院19位艺术家共展出130余件作品。同时,十几位画家还共同联合创作了关于钓鱼岛的作品。展览作品除了表现大海的秀美风光,还将触角延伸到海洋生活、管理、维权等领域,展览还邀请了三位来自宝岛台湾的国画艺术家共同参展并参与集体创作;
|
---|
2014年 | 7月下旬,由中央统战部领导和国台办的批准,在中央统战部台湾会馆的组织下,以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终身名誉院长李海涛为团长的海洋画家代表及台湾地区海洋画家代表组成的“蓝色海洋梦交流采风团”,对台湾海岸美丽的自然景观进行采风,与台湾艺术界人士进行文化交流,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