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业绩
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5~342年在位。司马衍是晋明帝长子,而且明帝死的早,也没有几个儿子可以继位,因此司马衍当皇帝,其实也是板上钉丁的。
司马衍小时候,他父亲明帝非常喜欢他,因此明帝继位后,便封司马衍为太子。在明帝病死的同一个继承皇位。明帝死时,他曾让王导等三位大臣一起辅政,其实就是让江南的世家大族辅佐自己的儿子,让他们支持自己的儿子。不过明帝聪明一时,却糊涂了这一下。要知道,世家大族虽然是国家的依靠,但却未必是个非常合适的顾命大臣。而且,自己的儿子司马衍也未必会喜欢自己给他留的顾命大臣。
对于琅琊郡王家来说,他们的地位有时候比皇帝的谱还大。当年没有王家,司马睿那堆烂肉根本没有什么价值。可以说,假如没有王导的辅佐,无论是司马睿还是司马绍,其实都别想安稳的坐住自己的皇帝位置。正是因为此,晋明帝虽然平定了王敦叛乱,但他却不拿王导开刀。虽然王导在王敦叛乱中也未必是非常干净的,但有时事情就是这样,有的人不能动,动了就会出乱子。明帝是个明白人,因此他仍然重用王导,而且他自己也捏住了皇权。把权力留给自己,工作交给别人,其实这样的皇帝才是最舒服的。
不过司马衍继位后,他的蠢材面立马暴露了出来。他似乎不懂自己老爸不搞王导的原因,因此,自他上台后。司马衍就没有拿正眼瞧过王导,他无时无刻不想搬倒王导。因此,司马衍便开始了自己的倒王计划。
可是司马衍自己是个平庸之辈,他没什么才华,也没什么谋略。他只能把自己的计划让外戚庾亮来执行,企图依靠外戚的力量来排斥王导势力,振 作自己的威风。可是他似乎找错人了,想想看,历朝历代中,外戚里面能有几个是人才啊?这些人不过都是凭借了女人的地位才爬到官场上来的,其实没人瞧得起他们。
在当时的所有大臣中,庾亮的水平无疑是中等偏下的水平。而且他的疑忌心非常的重,属于典型的看谁都是小偷的那种疑神疑鬼的人。庾亮看哪个大臣不爽,便派人砍哪个的头,结果朝廷内的官被他杀了个底朝天。这也引起了其它人的强烈不满!他庾亮是个什么东西?不就是个靠着女人才爬起来的人吗?怕他?一个狗腿子如此的嚣张,有势力的人早晚会收拾他。
公元327年, 历阳镇守将苏峻和寿春镇守将祖约一起叛乱。他们叛乱的理由是杀庾亮,为朝廷平乱。由于叛乱的太突然,晋军几乎没有准备。叛军一路攻入建康后,将建康城内掀了个底朝天。司马衍眼瞅着控制不住朝局了,恰好陶侃和温峤迅速起兵平定了叛乱。群臣一致请王导再次出山执政,这才使崩溃边缘的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在这次事件中,司马衍的表现相当的差,这也使得他在后来几乎没有说话的权力。反正说了也没有人听他的,大伙一致把他当白痴。权力瞬间内,又回到了王氏家族的手中。
在当时的北方,石勒统一北方后,石虎篡位,疯狂的四处侵略。不过碍于没有强大的水师,赵军也无法渡过长江。同时,晋军的野战能力也弱的要命,除了水师还能算正规军外,步兵几乎和北方军队没有可比性。至于骑兵,东晋的骑师几乎可以省略了。找遍整个江南,估计也凑不齐一万匹战马。军事武装不对门路,人家不来自己又不去。于是在司马衍当权的17年间,后赵军和东晋军的正面冲突并不多。反正晋军打不过了就往江南跑,赵军也没有办法。因此,对于东晋来说,司马衍执政的这十几年,国家也还算安定。
公元342年正月,司马衍感染重病。六月,病情加重,太医感到无能为力后,司马衍急忙宣召中书监庾冰、中书何充、武陵王司马唏、会稽王司马昱等入卧房接受顾命,宣布立琅砑王司马岳为太子。3天后,司马衍病死于建康宫中西堂。司马衍死后的庙号为显宗,谥号为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