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曹操墓发掘带来的菏泽元素
在那个烽烟四起、朝廷昏庸无能的年代,谁的地盘谁说了算。192年,攻占兖州后,曹操自封兖州刺史。巩固根据地后,193年,他将兖州府治搬迁到了自己的根据地——鄄城。在鄄城的数年中,颇有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的曹操重视选拔人才,罗致了一大批谋士、战将,一时兵多将广,威震一方。
史料记载,曹操的三儿子曹植生于192年,也就是曹操以鄄城为据点辐射周边一带的时间。“作为随军的家属,曹操的妻子应该是在鄄城,也就是今天的旧城村,生下了曹植。”潘建荣说,这一结论是综合各方面史料信息确定的。从出生之日起,一直到14岁随父迁往邺城(今安阳),曹植就一直在鄄城居住、生活、学习,从童年到少年,正是古鄄大地哺育、见证了一代文学大家的成长。
在鄄城写下一生中惟一一道令
“令:鄄城有故殿,名汉武帝殿……梁桷倾顿,栋宇零落……今将撤坏,以修殿舍,恐无知之人,坐自生疑,故为此令,亦足以反惑而解迷焉!”
这是当年曹植在旧城写就的《毁鄄城故殿令》,深受当地百姓称赞。汉武帝在鄄城有一座行宫,到曹植被封鄄城王,已经过去了300多年,岁月的风霜已经让这座坚固的行宫成了一处危房。曹植果断下令全部拆除,结果在拆除的过程中,曹植本人不幸生病了,一时间谣言四起,都说下达拆迁令的曹植得罪了汉武帝的神魂。曹植到拆迁工地上当即就发表了一通言论:“当年周武王率兵攻下商朝的都城后,把商朝的宫殿都毁掉了;秦朝走向覆灭之际,阿房宫被一把火烧为灰烬;汉朝腐败没落时,洛阳、长安的宫殿都被破坏了。谁也挽救不了朝代的灭亡啊。只有那些无知的人,才妄自猜测、相信什么鬼神之说。”
曹植的一番演讲,破除了大家心头的迷雾。回到自己的王府,坐在书房里,曹植左思右想,觉得应该下一道命令,以破除迷信,解除迷惑,于是挥笔写下《毁鄄城故殿令》。
“作为曹操的爱子,曹植曾被封为‘鄄城王’、‘鄄城侯’,但存诸于世的,《毁鄄城故殿令》应该是他一生留下的惟一一道命令。”潘建荣分析说。
自幼聪颖、文采斐然的曹植,深受曹操的喜爱,曾被封为万户侯。欲大力培养他的父亲曹操,却突然发现这个三儿子其实是在政治上扶不起来的“阿斗”。217年,刚被封为万户侯的曹植,在洛阳城耀武扬威地乘车而行,他的车马和仪仗队伍甚至超过了皇帝的待遇;219年,曹操的大将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欲让曹植带兵前去营救,期望他借此机会建功立业,谁知,就在大军即将出发时,曹植却在家中喝得酩酊大醉。
221年底,已当上皇帝的曹丕以分封为名,把曹植等兄弟全都赶到外地去,名义上封王,实际上一点权力都不给。曹植被封为鄄城侯,次年改封鄄城王,食邑3000户。而此时的鄄城,经过战争的洗礼,已经民不聊生、几成荒野,以至于曹植说自己“饥寒备尝”、“衣食不继”。后来,曹植又依次改封为雍丘王(封地在今开封附近)、东阿王(封地为今东阿一带)、陈王(封地为今淮阳一带),悲惨到身边仅有百余名老弱病残的士兵为他站岗放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