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勃参与创办《云南日报》支持拍摄《五朵金花》
他是云南日报社首任社长,他在报纸上首开读者来信、答读者问等专栏,他还率几万人组成的文艺大军,深入云南民族地区,搜集发掘民族民间文艺作品。《五朵金花》等优秀的云南电影,也是在他的支持下拍摄的。他就是上世纪50年代在云南无人不知的袁勃。
“九·一八”事变后 创办诗刊抗日
1926年,15岁的袁勃在家乡小学毕业后,便独自外出求学,从此踏上了以笔杆作武器的革命道路。离家后,袁勃先是在河北邢台、保定等地求学,后来又到了北平,入读北平有名的 中国学院。在中国学院学习期间,袁勃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新思想,并抱定了将来用笔杆进行革命的理想。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血气方刚的袁勃便与好友王亚平等人在北平创办了一本诗刊,取名《紫微星》,专门发表各种进步诗歌,反对日寇侵略和蒋介石出卖东北的罪行。“九·一八”事变二周年时,他又参加反帝国大同盟的救亡运动,热血沸腾地在北平街头参与聚会游行,写标语,散发传单。他还在各种报刊发表各种时评,抨击时政,揭露日帝国的阴谋。随后,袁勃又勇敢热情地投入新诗歌运动,写了不少呼唤真理、追求自由,希望国家和民族独立的新诗。
曾参加战地访问团写出《一支笔的故事》
“七七事变”后,袁勃毅然离开北平,投奔革命,并于1937年10月,在太原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次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随部队转战南北,曾担任过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通讯员,在武汉、重庆等地的《新华日报》任过助理编辑、记者、特派员,还到晋绥、晋翼鲁豫等革命根据地进行采访。
这期间,袁勃还参加了战地访问团。战地访问团由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共有13位作家,袁勃是其中之一。袁勃在参加访问团时,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写了大量前方将士艰苦奋战的报道,同时还写了不少揭露日本侵略者野蛮罪行的报道,其中最著名的当数《一支笔的故事》,《小号兵》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极富激情且生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欢。
参加战地访问团后,袁勃便留在了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用笔杆继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随后,袁勃历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干事,太行山《新华日报》副总编辑,晋翼鲁豫《人民日报》编辑部主任,华北《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写了许多社论、评论、通讯报道,鼓舞了后方军民。北平解放后,调任《北平解放日报》总编辑。
任云南日报社社长首期发行四千余份
1950年2月初,袁勃随军南下云南。同年2月底,昆明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接管部派出西南服务团云南支队二大队一中队干部,与中共云南省工委共同筹备出版省委机关报《云南日报》。随后,中共云南省委任命昆明市军管会文教接管部主任袁勃任云南日报社社长,刘希玲任副社长兼总编辑;由袁勃、刘希玲、李原、林钧、李孟北组成社务委员会,实行社长领导下的社委会集体领导体制。袁勃出任云南日报首任社长后,便召开了编辑部会议,探讨如何把云南日报办成人民群众喜欢的报纸。3月4日,《云南日报》正式创刊,当时的版面设计为对开4版,首期报纸发行4400份。
袁勃经常强调群众办报,说报纸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他十分关心读者来信,每隔一段时间,要亲自过问来信情况,并指示报纸从1950年7月1日起,开设“读者来信”、“批评建议”、“人民之声”、“答读者问”等专栏。他认为读者来信反映的问题,常常是党的工作的“晴雨表”、“温度计”。
重视培养工作人员要求机关干部下乡
袁勃非常重视新闻工作者的培养工作,在编辑部的人员思想上,工作上和业务上既关心又严格要求。思想上倡导思想互助,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工作;工作上启发独立思考,放手让大家大胆工作,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他总是耐心帮助,热情鼓舞,业务上对有些报道应该怎样采访,怎样组织材料,突出什么,怎样落笔等等,开展了业务讨论和互相学习。在他任社长的这段时间,培养了一批在新闻事业上卓有成效的编辑、记者,大多数后来成为云南新闻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1956年8月袁勃出任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身为高官,但袁勃并没有让自己脱离群众,他每年下乡、下厂都在两个月以上。为了锻炼干部,他还要求机关干部下乡、下厂参加清匪反匪、监租退押、土地改革、合作化等社会变革和群众运动。
率众发掘民族作品支持拍摄《五朵金花》
袁勃曾组织了几万人的文艺大军,由他亲自率领,深入民族民间搜集发掘,从事云南文学艺术创作和民族民间文艺整理的工作。在袁勃的支持和鼓励下,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云南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品,如小说《桥》、诗《流沙河之歌》、电影《五朵金花》、叙事长诗《阿诗玛》等,其中电影《五朵金花》就是在袁勃的大力支持下拍摄的。这一时期的袁勃,也创作了《撒梅人的歌》、《一支新的赞歌》等诗歌,并整理了彝族民间长诗《逃到甜蜜的地方》;在《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报刊上发表了《东风吹放花千树》、《谈民族民间文学》等文艺论文。当时的云南文艺界,可谓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962年10月,袁勃患脑血栓症,从此久卧病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袁勃也受到冲击迫害,并于1967年6月6日,在昆明逝世,终年56岁。1978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为袁勃平凡昭雪,为他重新举行了追悼会,198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袁勃诗文选》。
■ 袁勃简介
袁勃(1911-1967)原名何风文。河北广宗人。中共党员。抗日战争爆发时参加革命工作,历任武汉、重庆、太行《新华日报》编辑,华北《人民日报》及《北平解放报》编辑、总编辑,云南省新闻出版处处长,云南日报社社长,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
百年这一天
6月6日
1955年 云南省第一次职工业余文化教育会议在昆明召开。
1958年 中共云南省召开电话会议,传达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和中央召开的省市委第一书记会议精神。
1978年 经国务院批准,云南省昆明市、路南县列为对外国人开放的地区。
1982年 中共云南省委委员、中共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习从真因患癌症在昆明逝世,终年72岁。
一日看百年
明日预告
著名滇剧丑角王树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