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贡献
林尚安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化学家。五、六十年代他主要从事有机硅高分子缩聚理论的研究,研制出新型低温固化硅漆和硅树脂,并成功应用于国防装置和尖端电子设备,获国防工办优秀产品奖。
七十年代以后,林尚安教授对烯烃高效催化聚合、共聚合与聚合理论及各种聚烯烃合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明了各种烯烃催化聚合反应规律和最佳聚合条件,理论分析了各种影响的因素,并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级数及数学模式,聚合反应单元微观历程及机理,催化剂活性中心结构及浓度的定量测定,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定量测定与计算,新型高效催化剂的组份等进行了研究;极大地丰富了烯烃配位聚合理论,美、日、德等国际著名高分子专家盛赞他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研制成功的多种新型Ziegler-Natta高效催化剂,用于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中低密度聚乙烯、等规聚丙烯、等规聚丁烯及多种烯烃共聚物,效果甚佳;研制的“苯乙烯定向聚合高活性催化剂”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研制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工程塑料属国内首创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已推广应用;在国内率先突破乙烯气相高效率聚合和共聚合的第四代最新的负载型Ziegler-Natta复合催化剂制备技术关,因有所创新,从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通过鉴定纳入国家计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林先生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J.C.W.Chien教授合作,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出丙烯高转化率、高等规度聚合的钒系催化剂,并与钛系作比较,深入研究载体氯化镁的作用。林尚安院士九十年代开始在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和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研制及烯烃可控聚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合成出支化结构和分子量可控聚乙烯、无规聚丙烯弹性体、立构多嵌段聚丁烯-1、分子量可控间规聚苯乙烯、聚共轭二烯烃、以及苯乙烯/乙烯、苯乙烯/丙烯和乙烯/?-烯烃无规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林尚安教授先后承担过数十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重点科研项目,学术成果裴然,在Macromolecules、Macromol. Chem. Phys.、J. Polym. Sci. Prat A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6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教育部科技奖3项,省高校科技成果奖5项;
在聚烯烃的化学改性、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的研究方面,提出了合成有发展前景的功能高分子富氧膜的新构思。他还研制成醇-水透过蒸发膜材料和属于国家“863”计划的“人工种子的高分子种皮研究”的成果,为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高科技成就,获国家“863”计划生物工程技术专家组好评。
林尚安教授对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基础有很深的造诣。先后主编过4本专著和教材,在教育和学术界颇具影响。1960年和1982年先后编著理科大学教科书《高分子化学》两种版本,该书1989年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984年、1988年主编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论》和《配位聚合》等专著。由于教学和科研成果卓著,1989年,以他为代表的高分子研究所集体荣获“全国高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广东省高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他亲自指导培养出几十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还与美国麻省大学钱庆文教授及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杨南乐教授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
为促进国内外高分子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学术交流,林尚安教授曾于1982年主办全国高等学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讨论班,1986年主办全国高等院校高分子科学学术讨论会,1991年主办中日双边高分子科学与材料学术报告会,1995年主办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他10余次应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赢得了国际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