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言的出现
谶言,又称谶纬,是流行于两汉之际的宗教神学。所谓“谶”,就是某种有待应验的宗教预言、隐语;而“纬”是相对于“经”而言的,衍生成补充儒学经典的意思。“谶”来自于天命所托,又叫“符命”“谶记”等等;“纬”则假借了神化了的孔子的名义。大致说来,谶纬就是根据某些神秘的启示验证人事的言论。谶纬之兴,是经学畸变和社会危机共生的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为动荡时事的政治角逐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舆论工具。
昭帝在世时,人们也许看到他体弱无子,便有一种流言悄悄在朝野上下不胫而走。昭帝元凤三年(前78年)正月,传说泰山莱芜山南有数千人看见有块高1丈5尺,长48围的巨石,忽然自己竖立起来,插进地里8尺,下边还有3块小石为足。又据说,皇家上林苑中,有棵大柳树倒地枯死,又自己站起来复活了,上面还有小虫咬食树叶而成的文字:“公孙病已立。”谶言中的“公孙”是何意?“病已”是谁?此事是编造的吗?从西汉至今,两千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论。但至少可以看出,刘据的悲剧已在民间流传开来,博得了广泛的同情,当时的人们思慕着卫太子,对昭帝即位后未能给卫太子平反表示不满,这种不满已形成了一股强烈的社会思潮,冲击着霍光权移主上的现实。霍光是知时务的聪明人,他知道这股思潮是不能抗,只能顺的,拥立刘病已既可上承天意,又可使自己转被动为主动,遂了容易操纵新君的心愿。这是霍光选立刘病已的原因之二。
然而,宣帝也会像昭帝那样服服帖帖吗?霍氏集团能够永握国家的权柄吗?
原因三:刘询与霍光的亲缘关系,其实霍光还是有很大的私心的,就是选立皇帝,最好在自己班子里面选择,刘询父亲刘进,刘询祖父是卫氏戾太子刘据,而刘据把卫青叫舅舅,霍去病把卫青也叫舅舅,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兄弟,在古代那个年份中,也随大哥的叫法,叫卫青舅舅,这样,霍氏通过卫氏链接上了刘询这支刘氏。也就是说,当时的那些皇族中,唯有刘询的关系和霍氏接近,其实刘询跟霍氏根本就是一路人马,至于后来自己人反水,相互杀将起来,只能说是为了权柄权势的一场集团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