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优秀共产党员陈志柱王美成爸爸妈妈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12794501
本馆由[ 天线宝宝 ]创建于2016年03月30日

历史应当记住这位老人

发布时间:2016-03-30 18:57:09      发布人: 天线宝宝
 

这是一位曾经舍己救出多名青年学生的英雄,这是一位亲自见证反抗民族压迫欺辱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历史的老人,他就是原矿务局地质队退休干部——陈志柱。

(一)

上点年岁的老鹤岗人大概都记得,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六十多名青年学生翻车掉进东山新一矿铁道旁养鱼池的重大事件。那时在文革中,一九七一年十一月一日早上七点多钟,天气渐冷,鹤岗六中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乘一辆十轮卡车去向阳区在东山的农场,收割早已熟透的黄豆,正当这些风华正茂处于豆蔻年华的青年男女学生,在车上有说有笑的随着汽车轮子的行进奔向农场途中,在汽车开到现益新煤矿(原新一矿)前火车道时(那时火车道前后有大坡,坡的右侧有大深坑,后改为养鱼池),汽车出现了故障,发动机熄火了,汽车上不去坡,只好往后倒,随着惯性急速下滑,一整车学生顷刻间翻进了右坡边的养鱼池里,当时道上行人和车辆都非常少,情况十分紧急,一位正在下班的矿工见状,急忙跑回离出事地点不远的新一矿里,见到正在矿门前,与矿军管会潘书记汇报工作的矿保卫组负责人陈志柱,告诉他“火车道边养鱼池出事了,好多学生掉进去了,赶快去救吧”。怀着保护人民的使命感,陈志柱马上向潘书记请示“让我去吧”。说完一路跑到出事现场,看到落入水中的学生在养鱼池中的惨状,有的大哭,有的大叫,有的伸出手呼救,有的只露出脑袋在挣扎,一辆十轮大卡车几乎全部扎入水中,只看到车前部的大架子,他意识到救人要紧,扔下棉袄,转身就跳入水中,这个养鱼池最深处有8米,属于尖坑状,坡度有45度。他一扎猛子,先救出一个女生,抓住她的辫子托起后身往池边游去,这是池边也有人接,就这样他一连就出了六个学生。这时候在出事现场,逐渐聚集了大约二十多人的救援队伍,有矿干部、过路工人、行人、附近的居民,还有铁路的巡道工,陈志柱主动担当现场救援指挥,当时天气很冷,养鱼池的水更冷,不管下池救人,还是被救上来的学生都冻的只打哆嗦,他果断地命令正在铁道上开过来的矿上通勤小火车停下来,参与救人,把被救的学生抬进火车厢内取暖。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一辆载着几十名解放军的军车从八公里路过这里,解放军见状,立即投入到抢救学生的行列,纷纷跳入池中救学生,这时在池中救学生的有二十多人,水太冷,下到水中一会腿就不好使,只好上来缓一会再下水。陈志柱一直在水里坚持救学生,和后下水的同志一起又就出了八名学生。为了抵御寒冷,不让被救出的学生和抢救人员冻坏,陈志柱指挥有关人员把铁道旁的道木劈开点火取暖,并派人到附近小卖店拿了两箱白酒,给学生擦身,让下水救人者都喝几口酒御寒,这个时候,矿上和市革委的领导都纷纷赶来了,统一指挥调度救援,养鱼池边聚集了上千人,救护车和矿上的其他车辆也开来了,救援工作进入了高潮,解放军在池边上拉起了警戒线,这时有人把一条船也放进了养鱼池里,陈志柱站在船里,继续现场指挥从养鱼池里救人,救护车急忙把救上来的学生送往矿医院抢救,由于长时间在寒冷的水中救人,陈志柱几乎都挺不住了,矿领导命令他下去,他说:“人还都没有救上来,我不能下去”。陈志柱的老父亲在家中听邻居说儿子在养鱼池里救人,拿起皮袄急忙赶来,被解放军挡住,老人说:“我儿子在养鱼池里救人呢”。解放军让老人来到了池边。经过近3个小时的大救援,到中午11点多,除一人失踪外,落水的六十多名师生全部救上来,经送到医院抢救,有二十四名学生不幸遇难,失踪的那名学生后经请佳木斯港务局潜水员下水捞出了尸首。由于这次陈志柱冒死救学生,老人从此落下了腰腿疼病,当时救完学生后,他也昏了过去,被送往矿务局医院抢救,后来组织上曾多次安排他到外地疗养。随着年岁增大,老人又遭遇一次车祸,大难不死,现在老人早年因抢救学生落下的腰腿疼病复发,行走十分不便,每天坐在轮椅上,由儿女们轮流照顾,但神志非常清醒,当回忆到那段抢救学生的经历,他都讲述的清清楚楚,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保卫干部,只是做了应当做的事,遇见别人有难哪有不救的道理啊!”他还说,当年被他和其他人救上来的学生大概也都步入花甲之年了吧,祝愿他们生活愉快,日子过的好。

(二)

陈志柱老人,一九三六年七月十九日出生于山东省平阴县洪范池镇陈庄村,排行老二。大概六七岁时,他一家随父亲陈培林逃荒被抓劳工的把头带到鹤岗,在日本人把持的煤矿上,他父亲下了煤窑,他虽年幼,也被抓去做苦力,一家人过着贫苦的生活,没有吃的,矿上发的橡子面还要裹着冻豆腐渣吃。父亲和他经常遭受日本人的毒打。从懂事起,他目睹了日本人的残暴和侵略行径,激发了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日本人在侵占鹤岗时,对稍加不满的人,就送往矫正院,活活被折磨死。一九四五年光复后,矿山回到祖国怀抱,父亲当上了矿工,陈志柱上了东山小学。一九五零年全家又回到了山东,父亲在家种地,他又在原籍苗海完小读书。一九五三年高小毕业,回乡帮父亲种地。

一九五六年成立合作社,他被选为社会计。因思想进步,被发展为中共党员,成为村里仅有的两名党员之一。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公社领导看重了这个有出息有志气的年轻人,委任他为公社民兵营副营长。命他带领一千二百多名民兵开赴泰安万德车站,修建铁路复线,历时一年半,直到一九五九年夏季。“大跃进”导致全国物资紧缺,粮食食品告急,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到来,修路的民兵粮食接济不上,大家情绪日益低落,这时领导又命他带队转战肥城石横,抢修公路,吃不饱饭的民兵渐渐失去了控制,多数在夜间开小差跑回家了,他眼看无法向领导交代,只好请病假辞职。“大跃进”带来的后果越来越严重,庄稼欠收,上缴公粮和社员出劳役有增无减,看着家里不好混,一九六零年他和父亲带领全家又回到了鹤岗,从此在鹤岗一干就是五十多年。

当时鹤岗正在开岭北露天煤矿,经人介绍他当上了挑土工,每天把剥挖出来的岩石和土层,挑运出去,多少年来很少干过活的他,压的肩膀血肿,为了活计,也咬牙挺住。那时国家为了巩固政权,开展肃反运动,矿上挑选一批政治可靠有文化的年轻人去搞肃反,他被选中,进了矿肃反办公室。后来领导又调他进了保卫科,因工作出色,而后提拔为保卫科负责人。文革中,他曾被选为矿革委会常委。陈志柱有着山东人的刚毅气质和对工作的满腔热忱。他在从事保卫工作的近二十年的生涯中,直接站在同不法分子做斗争和保卫国家财产的第一线。刚直不阿、勇于负责,全力维护企业和辖区治安。至今他还清楚的记得,一九六二年带领矿保卫人员,破获了一起反革命集团案件。当时东山沙子井一带,有几个不法分子组织反革命小集团,预谋与台湾的国民党联络,策应反攻大陆,取得枪支,策划暴动,被他和保卫人员及时侦破,有力的稳定了鹤岗地区的形势。他还带领保卫干部侦破了岭北矿发生的五十多件工作服被盗案件,将偷盗分子绳之以法,如数追回被盗的工作服。对一些小偷小摸人员,他总是耐心教育批评挽救,引导他们走向正路。陈志柱与老伴王美成共同生活了近六十年,育有五个子女,各有家室,事业小成,全家人非常和顺团结。尤其是陈志柱和老伴以身作则,对父亲陈培林精心伺候,远近闻名。在他们的影响下,他的五个子女个个都对老人尽心尽孝。陈志柱为人和蔼、厚道,对亲友从不摆架子,凡是从山东来他处,求他找活干的老乡,他总是设法给予安排。

陈志柱在文革结束后,转到矿务局地质队任车队队长,后改任织布厂厂长,不管在哪个部门,他都一如既往的尽职尽责工作,直到退休。

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陈志柱无愧于人生。他生命的长河中,泛起的无数浪花,曾经有耀眼的几朵。我们祝愿这位老人晚年幸福。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一日

                               撰稿人:张乐山

                             打字校对:杨庆鹏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