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东:李超时烈士
李超时,又名李振华,1906年出生于邳县(现邳州市)戴圩乡。
1925年,考入徐州省立第十中学读书。期间,与徐州第七师范学校进步青年陈亚峰、郭子化、解慕唐、冷其英等人接识,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1926年4月23日,团徐州地委从团河南省委划归团中央直接领导,共青团徐州地委改组,下设三个委员会。任学运委员会宣传委员。
5月,团徐州地委学部兼学运书记卢印泉被开除,接任书记。
1927年初,中共徐州独立支部为了培训干部,被调入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院武汉分校学习。
5月,被编入中央独立师,参加讨伐夏斗寅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7月,武汉政治形势急剧逆转,汪精卫集团暴露出反革命的真面目,军校学生提前毕业,被党组织派回原籍从事革命活动。
1928年4月,邳县建立了中共特别支部,任书记。
7月,在海州城南白虎山上成立中共东海特别支部,任书记。
8月29日,与孔子寿调上海参加党的训练班学习。
9月,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罗世潘到徐州后,组织成立中共徐海特委,任特委委员。
10月,中共江苏省委派蒋云到徐州工作,将徐海特委扩大为徐海蚌特委,任特委委员。
12月5日,出席中共徐海蚌特委在邳县碾庄北附近召开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出席省党代会代表。
1929年春,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东海特别支部改建为中共东海县委,任书记。
不久,改为中共东海中心县委,任书记。
夏,组织发动“扁担会”在云台山举行暴动。
秋,因暴露身份,不能在原地方开展工作,被党组织调往南通地区工作,任中共南通县委委员。
12月31日,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通海特委,任特委委员。
1930年1月,中共江苏省委听取周文海、陶溪关于南通党的实况后,决定通海地区,暂时不成立特委。加强充实南通县委,任县委委员。
2月初,参加通海地区召开的五县(南通、泰兴、如皋、海门、启东)县委书记联席会议。
6日,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成立中共通海特委,任特委常委。
13日,中共江苏省委、军委批准,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部,任军政治委员。
3月2日,参加起草红十四军政治部公布的十大政治纲领。
26日,参加通海地区五县联席会议。通过《通海区党的政治任务及中心策略决议》。
4月10日,中共通海特委、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家巷召开庆祝建军万人大会,由特委代表张辛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成立。
参与起草布告《告工农及一切劳苦群众的书》。
5月1日,参加中共南通县委和红十四军政治部,在三益、余中两区召开的群众大会,起草红十四军政治部《告民众书》。
5日,因在4月16日的战斗中红十四军军长何昆牺牲,中共江苏省委、军委决定,任红十四军军长兼政委。
7月初,召集南通农大、南通师范学校学生中党团干部会议。参会人员全部被国民党警察局逮捕,因没有搜查出可疑物品,当晚各学校将学生保释回去。与吕继英两人是外地人,由女子师范学校教师陈修定保释。
8月3日,中共通海特委、红十四军发动“八三黄桥暴动”。是日,与省委军事特派员徐德一起指挥部队攻打黄桥。由于出现内奸,黄桥暴动失利。
31日,参加省委军事特派员徐德主持召开的如、泰两县联席会议。红十四军分成两路,一路由一师师长张世杰带领去泰兴。自己带领另外一路留在如皋西乡,任务是宣传扩大红军和镇压反革命。
9月3日,带领部队到如皋西乡王陈庄,开肃反群众大会。宣布李吉庚、李治平、李大、张大(杨子俭)、顾仁武、赵犹龙、王少卿等反动罪行。当场将张大、王奤(哈)儿(张大的特务队长)枪决。
6日,参加中共通海特委、军委、红十四军一部分负责人会议。会议决定将红十四军分为四个游击队。自己率领第四游击队活动在如皋西乡和镇涛打游击。
10月5日,由王益之代表红十四军军部,在泰兴县石桥乡附近宣布,解散红十四军。
同月,与刘瑞龙、俞乃诚、如皋县委书记曹斌等奉命去上海参加反立三路线的斗争。
10月29日,中共江南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要求加强外县工作领导,成立外县工作委员会。同时,会议还决定,在皖北分别成立安庆(书记张绍明)、蚌埠特委(书记陈履真),浙西南特委。被中共江南省委任命为中共浙西南特委书记。
1931年6月,李超时奉中共江苏省委指示,赴徐海蚌地区巡视工作,于镇江市火车站(一说是江边万福楼旅馆)与张维侠(吕继英)一起被捕。
国民党镇江军法会审处,将曾在红十四军工作过的叛徒王益之带来当庭指认,并讲出李超时的全部情况。由于叛徒出卖,党组织的营救工作无法进行。
1931年9月19日凌晨,在镇江市北固山英勇就义(一说是鸭子岭),牺牲时年仅25岁。
(吕继英当时正在怀孕期间,被国民党判为有期徒刑13年,关押在国民党扬州监狱。于1932年2月2日,在监狱中生下一男孩,取名李铁诚。1936年底,国共两党合作期间被释放回家。)


公安机关备案号:4404030200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