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亦斌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112209750
本馆由[ 孝行天下 ]创建于2012年04月23日

贾宁追忆父亲贾亦斌与蒋经国的往事

发布时间:2012-09-29 00:09:15      发布人: jackson

4月25日,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杰出领导人贾亦斌同志的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诀别百岁父亲,贾公的长子贾宁久久地沉浸在无限思念中:“百年人生,天地正气,父亲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他多年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呼吁,不遗余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和蒋经国先生共事多年的父亲,凭借自己特殊的身份,自觉承担起对台工作的重要任务。父亲的大爱让我们无比眷恋,作为贾家后代,我们更由衷地为父亲崇高的爱国情怀感到骄傲!”

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父亲少年从军,先是在抗日战场杀敌报国、屡建战功。抗战胜利后,经人介绍,加入青年军工作,成为蒋经国先生副手,并深受器重,不次提拔,升任国防部预备干部局代局长。在此期间,他与蒋经国先生朝夕相处、寝食与共,成为亲密的好友。父亲母亲的婚礼,当年就是经国先生主持的。”贾宁说。

贾宁为记者拿出一本书,是去年贾亦斌老先生百岁之际,团结出版社出版的《贾亦斌文集》,翻到1981年公开发表的《向蒋经国先生进一言》一文,看到有这样的表述:

“他与我共事有年,辱承知遇,过往甚密,往昔相处的情景,无一不浮现在我的眼前。尤以在南京写给我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今日岁已寒矣’的伤时信;他在上海同我讲的‘深恨忠孝不能两全’的知心话等,迄今都还记忆犹新……记得1949年仲春,正是蒋介石先生被迫引退故里之际,我应经国先生电邀,兼程奔赴溪口,下榻武岭学校。翌晨即蒙约我在丰镐房谈话,接着又被邀同他的夫人方良、长子孝文等一起环坐在蒋介石先生座前座后,陪同观看京剧《龙凤呈祥》……最后离别的那天,我从妙高台下来,正遇经国先生陪同阎锡山先生上山,途中相遇,匆匆握别,我的许多心里话未能倾诉,至今尤为遗憾。”

回忆往事的同时,贾亦斌向海峡彼岸的蒋经国进言,接受“与共产党实行第三次合作,共同完成国内统一、国际反霸的伟大而又光荣的任务。既有利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国十亿人民,又有利于远东和世界和平;既有利于国共两党,对经国先生来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可使与我们同过甘苦的数以万计的在台原青年军官兵能够与大陆亲人团聚,且为我们私人会晤创造机会”。

字里行间,于公于私情理昭然、感人至深。贾亦斌文中写到,“如经国先生一时不能抽身,我愿趋前求教。台湾是我的重游之地。33年前,为处理青年军第31军人事问题,我曾依照经国先生之意,前往台湾。公事完毕,还遍游宝岛各地,迄今流连难忘。如荷同意,使我旧地重游,并为祖国统一大业恪尽绵薄,是为至幸!”

1982年,《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公开发表,贾宁说,父亲读后非常感动,再次发表《捐弃前嫌,忠孝两全——向蒋经国先生再进一言》,文中写到:“中国古语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观今世局动荡,帝国主义妄图霸占我国领土之心不死。盼捐弃前嫌,依时顺势,毅然和谈,以期祖国早日统一,旧友重逢。国家幸甚!民族幸甚!我与先生幸甚!”

然而,贾亦斌老先生与旧友重逢的愿望最终成为永远的遗憾。1988年1月14日,蒋经国先生在台北病逝,贾亦斌次日即致电蒋经国治丧委员会,表示深切哀悼,并赋《哭经国兄》诗一首:“萍水相逢知遇深,骤闻噩耗泪沾襟。难忘报国从军志,时念轸民建设心。开放探亲赢盛誉,严防台独最伤神。知兄此去留遗憾,尚有余篇惜未成!”

是时,党中央的一次高层会议上,邓小平同志问杨尚昆同志,蒋经国逝世,有没有人做相应的工作,杨尚昆回答说,有,民革中央的贾亦斌同志在做。贾宁回忆说,1月22日,贾亦斌以76岁高龄以探亲名义访问香港,整整半个月的时间,他接触了台、港有关方面人士约500人次,多次与台湾老同事通电话。“父亲是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去的香港,500人次的接触,也说明他那次访问的丰硕成果,他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贾宁说,那一次,父亲见到了同在成都中央军官学校执教过的老友南怀瑾,1940年分别后,再次重逢,已经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两个老友相见甚欢,谈了许多。

“杨尚昆同志生前曾经评价父亲,‘贾亦斌同志是杰出的政治活动家’,这句话,我想是党和人民对我父亲多年对台工作的肯定、认同,值得贾家全家自豪,我们后代欣慰的同时也受到鼓舞。父亲倾其一生的精力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奋斗,无论是早期的抗战、起义,还是解放后在政协、民革的工作,以及贯穿他后半生的对台工作,都倾注着他对国家的拳拳爱心。”贾宁说,两岸的和平统一,是父亲最大的遗愿,“希望父亲的这个遗愿早日实现,因为这不仅是贾家后代,也一定是两岸同胞共同期待的事情。”

贾亦斌简历

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民革杰出的领导人之一。

1912年生,湖北兴国(今阳新)人。陆军大学第七期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军营、团长,第七十七师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参议,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干部管训处办公室主任,预备干部局代局长兼陆军预备干部训练团团长、第一总队总队长,陆军大学教官。1949年4月在浙江嘉兴起义。建国后,历任中国食品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民革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民革第五至七届中央副主席、执行局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七届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民革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在200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作为抗战老战士、爱国人士和抗日将领代表获得胡锦涛主席亲自颁发的纪念章。夫人谭吟瑞是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先生的孙女。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