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仲平:燃烧的诗人
日前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的《柯仲平文集》和两卷本的《柯仲平纪念文集》,真实地向人们展示了这位狂飙诗人追求革命追求真理的炽烈人生。尤其是柯夫人、作家王琳所撰的《狂飙诗人柯仲平传》,更是本真地再现了这位“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热血男儿,使人们在解读那个年代生存元素时多了几分清明与理性。
在中国革命文艺的谱系上,柯仲平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艺战线的一位优秀的人民诗人和一位出色的文艺活动家、组织领导者。他在军伐混战的年代,从云南一个小边城冲出来寻求真理。尚在昆明读书时,柯仲平就开始了白话诗的创作,并较早地就“革命与艺术”的问题进行研究。他的创作曾得到鲁迅及郁达夫等人的鼓励和帮助,也经历了那个年代热血青年难以逃避的坎坷与磨难。最终,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柯仲平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并成为一个在百姓心中永生的人民诗人。
同大多数诗人一样,柯仲平的诗也记录了他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不同的时代与不同的语境。早在1927年,柯仲平便在《革命与艺术》的演讲稿中指出:“艺术是不能离开作者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艺术是要抓住那个时代的生命而表现”。在延安,他主持边区文协工作,组织“战歌社”,与著名诗人田间等发起著名的街头诗、朗诵诗运动,他发起组织“民众剧团”,送戏上门。他与老百姓作心灵沟通时近乎零距离的亲密接触,他那杰出的朗诵天才,以及那种与老百姓惊人契合的艺术境界,令他的诗剧让许多目不识丁的延安老百姓都能背出来,从而发挥了宣传鼓舞作用。在此套文集的研究卷中,冯雪峰对柯诗的代表作《边区自卫军》与《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作了如下阐述:柯仲平的这两篇叙事诗,有一种生命,像小孩一般可爱而天真自然地在惹动着一切读者的心,使读者的兴奋与诗人的兴奋一致。
这套文集收有柯仲平的诗剧歌剧卷、诗歌卷及文论卷、柯夫人的评传卷(即传记《狂飙诗人柯仲平》),而且还在研究卷中收录了与柯仲平同代与不同代的著名作家诗人的纪念文章。柯仲平待人犹如一团火,几乎所有见过他的人都为他的率真、热忱、执著所感染,并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循着历史的足音,人们走进了那业已逝去的年代;人们或许可以不断刷新自己的某些记忆,但人们却难以破译某些生存密码。柯母守望几十载,终是未能见到心爱的儿子;著名女作家丁玲是柯仲平延安时的挚友,但他们的最后一面竟是相逢未相认。柯夫人在传记中本真地将这一幕展现在人们面前,却没有人可以去探询那些不灭的灵魂。柯仲平一生光明磊落,生命最终以悲剧落幕。然而,他那狂飙般的诗歌艺术形态,坦诚率真的人品与性格魅力,却超越了生命,并在大众的心目中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