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鼎

天堂纪念馆:http://www.5201000.com/TT000001081
本馆由[ 天堂天使]创建于2009年12月17日

为农史事业奋斗一生

发布时间:2009-12-17 14:23:47      发布人: 天堂天使

     万国鼎,江苏省武进人。1897年12月26日出生于一个地主兼商人的家庭,父亲营农经商,母亲操劳家务教育子女,万国鼎在母舅(前清秀才)的熏陶下,自幼就勤学好问。幼年时期,先后在武进北乡小新桥私塾和小学读书,1910年7月小学毕业,同年考入江苏省立常州中学,1915年6月中学毕业,同年考人上海大同学院,后因战乱辍学。由于他生在乡村,从小就喜爱农业,1916年9月重新考入金陵大学农科。在金陵大学学习期间,除了学习农科专业课以外,还选修了一些文史课程,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校时期,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担任过金大农林学会会长,《金陵光》编辑,学生自治会主席,“五四”运动议事部副主席,南京学生会大学生代表。
  1920年金大毕业,留校任助教,协助钱天鹤教授进行蚕桑试验、推广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翌年,经钱天鹤介绍到上海美国丝商设立的生丝检验所(当时称万国检验所)任技师,后因兴趣不合而辞职。1922年6月,被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招聘为编辑,负责编辑和校订有关农业图书。1924年1月,回到南京任金陵大学农经系讲师兼农业图书研究部主任。1932年9月改组为农经系农业历史研究组仍任主任。从此,他和农史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1932年11月,就任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原称国防设计委员会)专职专员,并在金大兼任教授、农业历史研究组主任,后因资源委员会工作侧重于重工业,1936年春万国鼎也由专职专员改为兼职专员,主要从事农业古籍资料整理和农业历史研究及教育工作。
  “七七”事变以后,万国鼎从南京到重庆,在国立政治大学地政系任教授、系主任,兼中国地政所研究员。尽管抗战时期,工作和生活都相当艰难,但他仍坚持搜集、整理农业历史资料,直到抗战胜利后,随国立政治大学返回南京。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国立政治大学欲南迁广州,万国鼎和部分反对南迁师生一起,坚持上课,一直到南京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给了他施展才华、报效祖国的机会。1951年3月,他到北京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年底分配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农林厅农教处工作,负责中等农业技术学校的调整和规划。1952年8月,调到农林厅计划室工作。1953年8月,任河南农学院农学系教授。1954年4月,在金善宝教授的关怀下,调回南京农学院(1984年后为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任教授兼农业历史研究组主任,负责中国农业历史资料的搜集、研究和整理。1955年7月农业部批准南京农学院成立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由万国鼎任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于1957年成立后,农业遗产室成为该院建制,与南京农学院实行双重领导,并扩大编制,增拨经费,建设研究大楼。万国鼎在这段时间雄心勃勃,率领全室同志广泛搜集全国各地农史资料,为进一步开展农史研究创造条件。正在工作蓬勃开展的时候,不幸因脑溢血突发,于1963年11月25日逝世,享年66岁。


到过这里的访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