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图治建议将乡镇图书馆建设列入政绩考核范围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彭图治近日建议,乡镇图书馆建设应列入乡镇党政领导工作业绩年度考核内容,纳入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
正在参加浙江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彭图治认为,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科技已是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乡镇图书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已显示了其在农村作为信息、情报、科技中心,而其他机构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据致公党浙江省委会的调查,乡镇图书馆在浙江省还处在起步阶段,加上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衡,浙江许多欠发达地区乡镇图书馆存在“三少一低”现象:
一是图书馆数量少。据调查,在浙江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乡镇中,由于财政收入十分有限,乡镇对文化工作投入很少,图书馆等文化基础设施空白的现象还较为普遍。
二是图书少。调查表明,在现有的乡镇图书馆中,馆藏图书在万册以上的极少,大多数图书馆藏书量只有几百册,其中新书更少。有的图书馆由于没有购书经费,长期不购一本新书,藏书变得过时、陈旧、破烂,图书馆门庭冷落,名存实亡。
三是专业图书管理员少。浙江的乡镇图书馆隶属乡镇文化站,在人员管理上,普遍重人员配备,轻人员素质,专职图书馆管理员很少,绝大多数人员没有接受专业培训。
乡镇图书馆普遍服务水平比较低。据调查,目前浙江的乡镇图书馆主要是采取定点“守株待免”的形式,不适合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的特点。此外,图书馆自身的宣传与推广不够,知道图书馆可以借书看报,还可查询有用信息的农民寥寥无几。由于资金的缺乏,目前乡镇图书馆中有电脑设备的很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服务水平很低。
同时还是致公党浙江省委会主委、浙江大学教授的彭图治认为,当前乡镇图书馆存在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党政领导重视不够。在基层领导中还在存在着经济重要、文化次要,搞乡镇图书馆只是锦上添花等不正确的认识。二是欠发达乡镇经济较困难。三是筹资渠道少,图书馆自身缺乏造血功能。
彭图治认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充分认识乡镇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对乡镇图书馆建设要有明确的工作计划、目标、任务和措施。他建议拓宽办馆渠道,除采取政府举办为主外,还可采用与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机构联合办馆、个人出资、民营公助、与镇中小学联办,以及争取海外华侨等文化援助资金办馆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