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叔公陈铭炎
叔公陈铭炎生于一九一一年(辛亥),是广西合浦县曲樟乡豪沃村人,陈念八郎之十八代孙,陈胡公之一百零九代孙,其天生双目双瞳孔,聪慧过人。
铭炎一九二六年秋入读广东省立廉州中学校高中;一九二九年秋入读国立中山大学预科;一九三零年秋转读正科政治法律社会系;一九三三年夏毕业后获学士学位。铭炎在原国立中山大学读书时,该校邹鲁校长(当时兼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获悉铭炎写文章功底扎实,即时要铭炎在邹办公室当庭写篇名题为“唐韩文忠公论”,铭炎即以(仿王勃写腾王阁序)四六字并文词句,所写句文不改、修、补,一气呵成,邹阅后大赞,逢人便赞铭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时广东军阀陈济棠获悉后,想重用铭炎,在省内百余县里任铭炎挑一个县当县长,但都被铭炎婉言谢绝。并言,我先祖陈星阶是满清时五品廪贡生。当朝皇帝要他在廉州府或到广东省府当官都一概拒绝,一心只想办书院教书育人,铭炎遵祖训想当个教书先生。铭炎在中山大学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 。
一九三零年秋,铭炎在广州读书期间,倡导发起募捐,成立了“合浦学会”,学会都是由进步学生组成,铭炎当董事长。“学会”里铭炎创办《浦潮》刊物,并任主编,把在广州求学的合、钦、灵、防四县学生组织起来,学习新文化思想。利用创办的《浦潮》刊物,以“两炎”笔名,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汉奸的罪行。一九三三年铭炎毕业时,还以中大的名誉组织并参加学生会示威游行活动,在《浦潮》刊物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当局杀害革命志士和学生的罪行,后遭到国民党通缉、被逼从广州到了香港找党地下组织。一九三三年底华南分局派铭炎到东莞县任东莞县委书记,以做糖生意掩护身份搞地下工作。
陈铭炎生前曾任中共东莞县委书记;东江特委;东江南岸地委组织部长;中共东江前线特委书记;中共惠阳中心县委书记等要职。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中共广东区委正式决定成立江南地委,任命陈铭炎为江南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当时未知陈铭炎已牺牲)。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也就是日本天王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天晚十时,銘炎连夜带两名交通员前往东莞,想尽快将这一胜利喜讯传达给东莞党组织。在途中,经过清溪三峰岭时,碰到刚起义过来的部队,交通员不知底细与对方交火,铭炎不幸中弹遇难,牺牲时年仅三十四岁。
二0-二年清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