笱氏

历史来源

笱[笱,读音作gòu(ㄍㄡˋ),不可读作gǒu(ㄍㄡˇ)]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职业,出自秦、汉朝时期官员笱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秦、汉朝时期,朝廷设有“三公”,即丞相、御史、太尉,与皇帝共同管理国家。丞相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太尉统领军队打仗,御史掌管官员的监督,三公之间相互监督制约。
  御史之下,有专门的理卿寺,负责考察和督察各部门官员的政绩和行为举止,并负有选拔推荐人才的职责。其中主要负责考察官员的吏员称“笱吏”。“笱”,古代就是考察、考证的意思。理卿寺后成为历代王朝的吏部,笱吏也就是后来的御史大夫。
  笱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为姓氏者,称笱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交趾郡笱屚县,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据典籍《大宋重修广韵》记载,“笱屚县,在交趾。”
  古笱屚县,汉武帝后期置县。晋朝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化学家、道教士葛洪(公元283~363年),在晋建元元年(公元343年)曾向晋康帝司马岳求为苟屚县令。笱屚县在隋朝时期被废黜,其地今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的郎盖至安沛一带。
  笱屚,又称笱漏、笱篓,是一种捕鱼工具,多用竹篾编成,屚口有倒须,置于河流溪颈人为的狭窄处,鱼可入不会出。相传笱屚是明朝时期一位名叫呆九的人发明的,其实早在秦、汉时期,渔民就已经有了这种捕鱼手段,至今仍是水乡渔民的渔猎工具之一。
  古代红河沿岸渔民中,多以“笱屚”为捕鱼工具,因以为县名,其住民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笱屚氏,后省文简改为笱氏。一说以职业称谓为姓氏,古有笱民,即渔民;笱妇,即渔家妇女;笱仔,即小渔民或渔家小孩;笱居,即渔船等等,亦或为其姓氏渊源之一。

家族名人

触 屏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