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梅君郁青两周年祭

梅君郁青两周年祭 木 青梅花绽雪芳华浓,君为同侪人中龙。郁郁丁香傍隽影,青青虎园伴琴声。两情缱绻扎松原,周遭木秀晋公卿。年积疴沉驾鹤杳,祭奠挚窗涕泗零。

“阿信”的奶奶去世,享年100岁

大路三千绪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资深女星大路三千绪12日在日本兵库县伊丹市医院逝世,享年100岁。大路三千绪曾在经典日剧《阿信》中,饰演女主角阿信的“奶奶”。《阿信》1983年在日本播出,全剧共297集,平均收视率达52.6%。后来,该剧还引进到中国,同样获得高度关注,很多观众对剧情仍记忆犹深。《阿信》剧照据其家人表示,大路三千绪在去年11月底突然半身抽筋,送医后发现脑部和动脉有阻塞的迹象。尽管后来...

著名武术家安天荣先生逝世? 因疫情举行网上追悼会

2021年1月17日上午9时,著名武术家安天荣先生网上追悼会,由赵长军牵头在美国纽约发起举行。    安天荣先生因病经医治无效,不幸于2021年1月13日与世长辞,享年83岁。    (安天荣先生去世前,赵长军前去探望)  海内外各地的中国武术界同仁、安天荣先生的生前友好及学生弟子、武术爱好者等,纷纷通过各种形式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缅怀和哀思。吉林省武术协会、武术专业队,湖北省武术协会、武术专业队...

虢季子白盘非常名贵,却两次被当作马槽使用,现已是无价之宝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文物都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宝主又并不识货,所以被误作它用。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然而,一件珍贵文物,两次被人随意处置,只有虢季子白盘才有这样的遭遇。幸好,它还是完整保存了下来,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清朝道光年间,陕西宝鸡的虢川司的一位老农下地干活,却发现自己的锄头碰到了坚硬的东西。起初他还以为是大石头,后来觉得不对劲,干脆将硬物挖了出来。结果,他发现的竟然是一个大盆子。这当然...

刘铭传的家乡安徽人民也没有忘记他

今天,我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在首都北京参加33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电视连续剧的首播式,这个发布会,我们已经盼望很久了。为了推动该片的摄制和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我们亲自拜访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同志,请他担任该剧的总顾问并亲笔为电视剧题写了片名。《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电视连续剧即将在央视黄金档和全国广大观众见面了,作为刘铭传研究会会长和刘铭传嫡裔,我此时的心情格外激动。我谨代表安徽省刘铭传研...

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

刘铭传(1836年9月7日—1896年1月12日),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因排行第六、脸上有麻点,人称刘六麻子,安徽合肥(今肥西大潜山麓)人。清朝名臣,系台湾省首任巡抚,洋务派骨干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洋务派骨干刘铭传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刘铭传生平简介  刘铭传是清朝末年的人,他家住安徽省,是合肥县人。刘铭传生于1836年,卒于1895年,字省三,他也是著名的淮军将领。那么刘铭...

虢季子白盘曾经是清末名将刘铭传的祖传物品

如今,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的虢季子白盘,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现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两件馆藏珍品散氏盘、毛公鼎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不过大家有所不知的是,这件传世神器的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经历,它曾经是清末名将刘铭传的祖传物品。那么,刘铭传是如何获得这件国宝的呢?他的后人为了保护它又历经了怎样的坎坷呢?广告龙武原来,在1864年,作为淮军名将的刘铭传奉命率军与太平天国交战,攻陷了常州。...

追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一百二十年前,战争的炮火直袭台湾,台湾危难。一位清朝名将受命从他的故乡安徽合肥出发,保护台湾、抗击外敌。  此后,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维护了中华民族领土的完整、以过人的政治手腕、超前的发展眼光开启了台湾的工业化、现代化之门。  他,就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伴随着电视剧《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热播和同名小说的畅销,这个夏天,刘铭传的丰功伟绩、对泱泱中华的爱、对虎狼列强的恨、对黎民百姓的情、对民族...

刘铭传后人祭祖忆先人:我们理应为两岸交流多做事

刘铭传后人祭祖忆先人:我们理应为两岸交流多做事  安徽合肥地区自清明节开始的阴雨天气终于在8日重新放晴。当天上午,刘铭传后人一行近30人来到肥西大潜山刘铭传墓园祭祀先祖。  刘铭传(1836年-1896年),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首任巡抚。  位于合肥肥西县铭传乡大潜山的刘铭传墓园,顺山势而建,规模宏大。刘铭传墓园的选址由肥西县人民政府、史学专家和刘氏后人精心...

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纪念馆

包括刘铭传后人在内的海峡两岸各界人士百余人,7日来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铭传乡大潜山刘铭传墓园,参加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诞辰18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刘铭传祭祀活动。  刘铭传(1836年-1896年),合肥人,清末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首任巡抚。  刘铭传墓园由肥西县人民政府、史学专家和刘氏后人精心选址,按照清朝一品官员墓葬建立,占地3.34公顷,整个墓园由照壁、神道、祭祀广场等组成,投...

刘铭传:“倡淮旅,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实创中国未有之奇”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汉族,安徽合肥人。淮军将领,洋务派骨干,台湾第一任巡抚,不但打退了法国舰队的进犯,而且练洋操,议铁路、建台省,为台湾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生于安徽合肥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祖上世代以农为业,在兄弟中最小,排行老六。刘铭传幼年曾染天花,脸上留有“陷斑”,同乡人叫他“六麻子”或“幺麻子”。他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父亲刘惠人称“刘...

刘铭传一生做过三件大事

1864年5月11日,一名清军将领率部攻陷了太平军占领下的常州。他旋即住进了太平军将领陈坤书的护王府。一天夜里,院内突然传来金属的撞击 声,这位将领担心有刺客,马上命令众亲兵搜索。搜来寻去,发现声音来自马厩,是马笼头的铁环撞击了马槽,因为马槽不是木料所制,而是一个铜盘。“用铜盘做 马槽?”这位好奇的将领让士兵把铜盘清洗干净,当他看到底部刻有110个蝌蚪形文字时,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件国宝。他遂派遣士兵...

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遗骨在其家乡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大潜山安葬

2011年4月12日,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遗骨在其家乡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大潜山安葬,海峡两岸上千名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及刘氏嫡系后裔、刘氏族人等来宾参加了安葬及公祭仪式。安徽省肥西县政府还斥资2000多万修建了刘铭传墓园,建于肥西县境内海拔高大的大潜山北,借山建陵,墓园高达146米,占地3.34公顷。此次刘铭传遗骨就安葬在这座墓园内。刘铭传逝世至2011年的115年间,他的遗骨曾历经六次搬迁,现存放于...

刘铭传故居 位于肥西县铭传乡

刘铭传故居位于肥西县铭传乡(原南分路乡和井王乡合并)的大别山区末端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 刘铭传晚年自号“大潜山人”,可见他对故乡的怀念。刘铭传故居占地面积近百亩,四周筑有内外两道深深的壕沟,壕沟内的水是从大潜山引来的金河水。四周的围墙用石头砌成,其上共建有五座碉堡。故居的外壕东南、东北角各建有一座大吊桥(现已改建为石桥)。各桥分别有两层门楼七间,旧时住有兵勇保护圩子。过外吊桥进圩,便是内壕沟,再是...

曾国藩对李鸿章评价刘铭传

曾国藩对李鸿章评价刘铭传:“脸上有麻者帅才也!”台湾被日本占据后,林朝栋仍然穿华装不归日,说:“吾不忍负刘公也!”台湾学者称刘铭传为“理台政治家第一人,其功业足与台湾垂不朽矣”!有学者称他为台湾洋务运动之父和台湾近代化之父。台湾史学家连横:台湾三百年间,吏才不少,而能长治立策者,厥维两人:曰陈参军永华,曰刘巡抚铭传,是皆有大勋劳于国家者也。永华以王佐之才,当艰危之局,其行事若诸葛武侯。而铭传则管、...

刘铭传死前还面朝东方高呼:“苍天啊,还我的台湾!”

常州获宝公元1864年(同治三年)四月,刘铭传率部占领常州后,住在原太平军将领陈坤书的护王府。一天夜里,刘铭传听到院子里有金属撞击之声,急呼亲兵到院中搜查,结果发现是马笼头上的铁环撞击马槽发出的声音。他命亲兵将马槽移开并刷洗干净,这才发现原来是一个铜盘,上面还有蝌蚪形的文字。后经人鉴定,这个铜盘叫“虢季子白盘”,是西周时期的宝物。刘铭传自然十分高兴,告诉家人妥善保管。后来刘铭传回乡养病(原拟3个月...

刘铭传一生主要功绩

奠定建制刘铭传到台湾各地巡视、查勘,于1887年10月正式提出新的行政区划方案,全台行政建置定为三府、一州、十一县、四厅,从而基本奠定了台湾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整肃吏治吏治上,刘铭传努力做到赏罚分明、秉公执法,惩处了一大批贪赃枉法的官员,保荐和提拔了一大批为台湾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才。加强防务刘铭传充根据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特点,刘铭传集中解决防务中炮和船两大问题。到l888年7月,刘铭传共修...

1885 年(光绪十一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

1885 年(光绪十一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也日益巩固。清廷加刘铭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1890 年(光绪十六年),刘铭传因通商口岸税务问题上与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矿招商承办等事,遭到顽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对和清廷的严厉申斥,忧病交加,被迫向清廷提...

清廷下诏,命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

刘铭传闲居十几年中,国事日益衰败,外患也日益严重,在同一些办洋务和具有改良思想的人士交往中,其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常常中夜彷徨,不能安眠。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准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1884年六月,法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台湾海面,清廷诏令刘铭传入京,他当即上了一道《遵筹整顿海防...

刘铭传随后赴陕甘,配合左宗棠镇压回民叛乱

随后赴陕甘,配合左宗棠镇压回民叛乱。至陕甘后,刘铭传头伤后遗症复发,加之李鸿章保荐出任陕西巡抚未成,以“脑痛欲裂”为由,奏准获假3个月回籍休养。此时铭军已有2万人马,刘铭传推荐甘肃提督曹克忠统领。刘回家不久,铭军武毅右营士兵因不服曹克忠管理而发生哗变。因此,刘铭传以荐举非人而受革职处分。刘铭传心灰意冷,退志更坚,即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庄园,修成合肥西乡的刘老圩和六安麻埠的刘新圩。
  共1347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