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苏洵的诗文风格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

谭富英艺术特色

  谭富英天赋优越,嗓音清亮甜脆,他的唱腔简洁、明快、洗炼,朴实自然,吐字行腔不过分雕琢,不追求花哨,用气充实,行腔一气呵成,听来韵味醇厚,情绪饱满,痛快淋漓,形成他独有的艺术风格。   他在幼年学过武生,后改老生,故其在武功和身段动作上颇为灵巧、利索,身段表演洒脱大方,最擅演正气凛然的刚烈人物。   程式化的表演,他运用的不露痕迹而入于化境,如《群英会》中的鲁肃,他表演的朴实憨厚,略带一点傻...

苏轼的诗词风格

苏轼词风可分三类: 1、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 2、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 3、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

考古先驱冯汉骥

1937年,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冯汉骥来到成都,任教于四川大学。从这年开始,这位考古学者就在授课和外出考察中,度过了漫长的四十个春秋。而成都著名的王建墓,就是在冯汉骥的主持发掘下,呈现在世人眼前的。 1899年11月21日,冯汉骥出生在湖北宜昌小溪塔冯家湾一户普通人家,其父是当地一所中学的老师,这位父亲绞尽脑汁为儿子取名为汉骥,字伯良,意思是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名马良驹,有所作为。而以冯汉骥日后的成...

苏轼的文学艺术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xīn)右允)池录》说:...

马步芳、马步青老照片

  马步芳(19021973),字子香,经名胡赛尼,回族,出生于积石山县北藏乡,马麒仲子。少时人寺学经,后随父到西宁国民学校读书。民国四年(1915)进入军界,任甘边宁海镇守使署一等参谋,继任巡防马队第一营帮带(副营长)。民国八年(1919)娶马朝选之女海力买为妻,次年生一子,取名继援。同年马麒将宁海军扩编为20个营,马步芳任骑兵第十五营管带,后改编为骑兵第一营,驻防巴燕戎。为了扩军,在驻地成...

徐懋庸著作书名:

  罗斯福(传记)1933,上海新生命书局   甘地(传记)1933,上海新生命书局   打杂集(杂文集)1935,生活   徐懋庸小品文选(杂文集)1935,天马   萧伯纳(传记)1935,开明   街头文谈(杂文集)1936,光明   文艺思潮小史(杂文)1936,生活   怎样从事文艺修养(杂文)1936,上海三江书店   不惊人集(杂文集)1937,上海千秋出版社   ...

王明的一生

王明(19041974),原名陈绍禹,又名陈绍玉,字露清,安徽六安金寨县双石乡码头村人。家庭出身贫民(亦说小商)。自幼聪颖,5岁启蒙识字,6岁入塾就读,七、八年时间打下深厚的旧学基础。192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六安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受到进步师生的思想熏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夏,在家乡金家寨联络在外地学习回乡度假的学生,成立豫皖青年学会。同年秋,考入国立武昌商科大学预科学习。...

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师大附中举行

11月14日,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大附中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新成、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葛剑平、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北师大著名教授黄济等众多教育界知名人士、学者、林砺儒亲属出席。座谈会中,举行了林砺儒青铜塑像揭幕仪式,陈小娅副部长、刘川生书记为塑像揭幕。 林砺儒,1889年生,广东信宜人,我国著...

朱其华解剖留俄派人物——陈绍禹(王明)

长沙暴动失败以后,国际认为对李立三开刀的时候已经到了,他们派瞿秋白回中国来召集中共的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负有国际的使命,要在三中全会上来清算李立三的错误,因而推倒李立三。他到上海以后,召集了三中全会,但他刚开始想来攻击李立三,李立三就对他猛烈反击,在李立三的反攻下,瞿秋白失败了。 国际接到中共三中全会的电讯以后,大为震怒,对于瞿秋白的无能与李立三的横暴,表示极大的愤慨。于是,一批新的干部,几乎完...

黄庭坚的文学成就

同他的前辈一样,黄庭坚对西昆体也是猛烈攻击的。西昆诗人讲究声律、对偶、辞藻,为了在艺术上摆脱西昆诗人的影响,从欧阳修、梅尧臣开始就企图在立意、用事、琢句、谋篇等方面作些新的探索。到北宋中叶以后,这百年以上的承平局面和新旧党争的风险,即使许多诗人愈来愈脱离现实;当时大量书籍的刊行,封建文化的高涨,又使他们不满足于寻常典故的运用,而务求争新出奇(注:欧阳修与梅尧臣书,不满意当时人作白兔诗皆以嫦娥月宫...

黄庭坚的艺术造诣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豫章黄先生文集》。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龙榆生《豫章黄先生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诗人玉屑》)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曾巩与应用文

曾巩作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有《元丰类稿》和《隆平集》传世,从他传世的文集来看,他的兴趣主要在於史传、策论一类的应用文。尤其是他从事史书编纂工作多年,对史传碑志的写作较有研究。对他有关应用文的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对现代应用文的发展不无指导意义。 应用文起源于尧舜时代。他在《辞中书舍人状》中论述应用文的历史发展时,断定应用文起源于尧舜时代。在唐、虞、夏、商、周时代。君主一方面创新政事,按百官的...

宋史·蔡襄传

《宋 史蔡襄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许将《蔡襄传》说:公于书画颇自惜,不妄为人,其断章残稿人悉珍藏,仁宗尤爱称之。朱长文《续书断》:蔡襄书颇自惜重,不轻为书,与人尺牍,人皆藏以为宝。仁宗深爱其迹及学士撰《温成皇后碑》文,敕书之,君谟辞不肯书,曰:'此待诏职也。儒者之工书,所以自游息焉而已,岂若一技夫役役哉? 从以上三段记载中,可以知道,蔡襄书法从当朝皇上到普通百姓都十分...

梅尧臣诗作

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倚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开国少将李振声

李振声是湖南省茶陵县人,1919年出生。1933年参加红军,历任湘赣军区保卫局 侦察科科员、红6军团16师46团政治处干事、团俱乐部主任、连指导员、晋察冀军 区第4军分区7团政治处主任、第3军分区2支队政委、20团政委、冀东军区第18军 区副政委、晋察冀军区独立13旅政委。李振声是东北野战军9纵26师首任政委。2 6师的前身是冀东军区独立11旅,是抗日战争结束后由冀东各县区游击队组成。 ...

开国少将潘寿才

潘寿才是河南省新县人,1906年出生。幼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因家贫而辍学在家 放牛、砍柴、烧木炭。其长兄担任过村苏维埃主席,父、兄、舅父先后被国民党 迫害致死。 1928年参加光山县游击队,任战士、班长、排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 红军后,历任红4军10师29团参谋、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红31军93师组织科科长、 277团政治处主任、278团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

李清照代表作品

词:《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

李清照身世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

王安石文学成就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
  共13476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