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切换城市]

全国服务热线电话

0756-5505888

工作日:9:00-18:00(周一至周五)

专属网络思念空间

个人纪念馆,能让往生者的一生故事得以完整的留存,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使家属无论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来祭拜往生者,传递思念之情,真正做到让爱与思念没有距离、生命的故事永久流传。

陈逸飞的艺术特点

陈逸飞油画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画面上弥漫着宁静和平和,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感。无论是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还是生动传神的女子肖像,无不体现画家的一种追求:运用西方的技巧,赋予作品中国的精神。 陈逸飞先生近年来以大美术的理念在电影、服饰艺术、环境设计艺术等诸多方面也取得了如同他油画艺术同样的创造性成就,令文化界人士为之折服。

去世前捐献角膜—丛飞

爱心大使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履行他最后的爱心之举,为活着的人留下光明。在去世的10天前,丛飞和父亲向医院郑重提出,停止静脉补药治疗,仅保留镇痛治疗。丛飞说:我希望能把这些费用用到其他有治疗价值的人身上。他还提出,去世后捐出眼角膜。丛飞捐献的眼角膜使5名眼疾患者受益。

负债累累热心公益—丛飞

丛飞有爱心大使之称,他热心公益,义演300多场,义工服务超过6000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是,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至2004年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先后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丛飞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 2005年初,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

精神富足物质贫乏—丛飞

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当地媒体的同行描述说:廉价的防盗门上的铁皮已经破出了半尺多长的大洞,门锁彻底失灵,每天只能虚掩着。狭小的厨房除了安装炉灶的地方,只能进去一个人。屋里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衣柜里的衣物都是些便宜货,惟一有些档次的就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 丛飞在深圳没有工作单位,虽为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但从未领过一分钱工资,他的主要收入都来源于商业演出。据丛飞身边的朋友们讲,他常常是收到一...

丛飞困境

身患胃癌丛飞倒下 5月13日上午,深圳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切开病人胃部后叹了一口气。据医生讲,他们看到他的胃部肿瘤已经与胰腺粘连。这说明胃癌已经扩散,紧急会诊后,医生原封不动地缝住了伤口。走廊尽头,保安站岗,屏风后的房间里,病人躺在床上。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斑驳的树影搅动着平静的房间,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丛飞,静静地看着书。手术后,他曾向医生询问病情,但医生和家人都没有如实告之,他不信,曾...

丛飞的义工生涯

捐助从一次义演开始 丛飞从事义工活动具体开始于哪一年,已经很难考证,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因为受丛飞病情影响,记者一时也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但比较公认的是1994年,从一次重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开始。正是在那次演出中,观众席上是几百名因家贫辍学的孩子,使丛飞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当时他掏出了身上2400元钱,帮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从那以后,丛飞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并先后...

桥洞歌手—丛飞

闯广州睡桥洞捡剩饭 据丛飞的家人讲,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就要来南方闯。李彩凤说,我不同意他来,但他一定要过来。在广州两年的经历,朋友都是听丛飞自己描述的,睡在桥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饭。这让母亲听了非常心疼,我也是后来才听他说的,丛飞刚来广州的前半年一直没有和家里联系,我常想是不是孩子出了什么事情。 但那时,对于爱唱歌的丛飞来说最痛苦的不是生活上的困顿,而是没有上台演出的机会。据丛飞的一个...

丛飞童年

爱唱歌的张家大崇 据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讲,现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许多乡亲还记得当年张家爱唱歌的大崇(丛飞的昵称)。有时回家,我似乎还看到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当麦克风唱歌呢。李彩凤坐在医院的开水间里对记者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爱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霍元甲》、《上海滩》他听一两遍就能记住,乡亲们都说他唱得好。 李彩凤讲,他们两口子对儿子的...

黄沾的文学创作

《不文集》创下香港畅销书重印最高纪录。 黄沾曾经在广告界工作过一段时间,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这句广告词就出自他的手笔。他文采飞扬,个性洒脱,与金庸、倪匡、蔡澜并称为四大才子。他被称为四人中的鬼才,他的想法、创意总让人拍案叫绝。除了金庸外,倪匡、蔡澜、黄沾三人又被称做香江三大名嘴。这个由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黄沾、蔡澜、倪匡曾合作主持过一档电视成人节目《今夜不设防》,这个节目言论开放坦荡,上下纵...

黄沾的音乐作品

电影配乐 《欢乐满人间》配乐、作曲/萧芳芳 主演、主唱(1967年创作、1968年首映,黄沾首部电影配乐) 《生活是怎样的歌》《火舞风云》主题曲 《人鬼神》主题曲 《沧海一声笑》 词/黄沾 曲/黄沾 唱/许冠杰/黄沾/张伟文 电影《笑傲江湖》主题曲 《只记今朝笑》 词/黄沾 曲/黄沾 唱/林青霞 电影《东方不败》插曲 《流光飞舞》 词/黄沾 曲/黄沾唱/陈淑桦电影《青蛇》...

黄沾的个人成就

2003-2004是个属于怀念的年代,前代巨星的接踵去世仿佛有着天意的宿命,从此斯人失去,剩我千愁记旧情。很难相信这完全是个偶然。疾病、意外、自我逃避,无论何种抉择或不得以,命运总以同样戏剧性的方式捉弄人。自十年前陈百强、黄家驹逝世后,尚是歌迷的我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趁那些梦想的偶像们在生时与之相见,无论是一面之缘,还是把盏共事,总之,不能让回忆变成飘渺,让声音混作滔滔。也正基于此,我犹豫了很久...

奥斯卡失利非战之罪

罗伯特奥特曼在欧洲最著名的三大影展都有斩获:1970年以《陆军野战医院》获得戛纳金棕榈;1976年以《西塞英雄谱》获得柏林金熊奖;1993年以《银色性男女》获得威尼斯金狮奖,唯独五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都无一斩获。回顾这五次冲击之旅,固然有罗伯特奥特曼作品游离于主流之外的因素,最重要的是除了2002年朗霍华德是题材讨喜(传记片历来是最受奥斯卡青睐)之外,其余的4次,奥特曼所遇到的对手都是众望所归的...

罗伯特·奥特曼:“我的人生是一部漫长的电影”

当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中国导演向奥斯卡频频暗送秋波的时候,在影坛纵横几十年的罗伯特奥特曼却从不会为了屈就奥斯卡而改变自己的作品风格,奥特曼与奥斯卡的交集在外人看来充满了悲剧的色彩,他与马丁斯科塞斯、希区柯克、克拉伦斯布朗和金维多并列奥斯卡历史上最失意的导演,他们都曾5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却从未得奖;与马丁斯科塞斯追求奥斯卡的狂热相比,罗伯特奥特曼显得非常的淡定,他深知像自己这样被定位为反传...

罗伯特·奥特曼的方式

电影《大玩家》开场于好莱坞大制片厂的 一面墙。电话响起,镜头拉开,影片的气氛活跃了起来。与制片厂日常工作相关的各色人等依次出现,秘书、行政人员、蒂姆罗宾斯扮演的制片人、到处推销故事创意的编剧、到制片厂参观的游客、制片厂高层主管、普通工作人员,来来往往几十人从不同的方向走进画面,又走出画面,他们的衣着、神态、说话的语气和谈话的内容,为他们在电影工业中的身份和地位贴上了标签。镜头三次从窗外对准蒂...

各界人士泪如雨送陈述 孙道临下轮椅颤抖献花

久违了的满天细雨同大家一起悼念着陈述的离去。昨天早上9点,陈述的家人、影迷以及孙道临、严顺开、叶惠贤、向梅等生前好友数百人,来到龙华殡仪馆与他含泪告别。姜文(姜文新闻,姜文说吧)、赵志刚、茅善玉、朱军等人也送来了花篮致哀。 陈述先生的灵堂设置在大厅中央,身着黑色西服,戴着眼镜的陈述,躺在花丛中显得十分安详。大厅正前方,悬挂着陈述的彩色遗像,遗像用红玫瑰包裹,白色挽联分列两旁:人生舞台性率真誉...

陈述演出的影片

1948年:《好夫妻》 1949年:《影迷传》 1951年:《彩凤双飞》 1952年:《彩车曲》、《美国之窗》 1954年:《斩断魔爪》、《渡江侦察记》 1956年:《为了和平》、《母亲》、《铁道游击队》 1957年:《海魂》 1958年:《老兵新传》、《林家铺子》、《油船火焰》(艺术性纪录片) 1959年:《聂耳》、《黄浦江的故事》、《今天我休息》、《地下航线》...

鲍方参演的电视剧

1980年《京华春梦》 1980年《万水千山总是情》 1982年《星尘》 1984年《老爷大过天》 1985年《雪山飞狐》饰杜希孟 1985年《鼓舞》 1985年《吕四娘》 1986年 《倚天屠龙记》饰张三丰 1987年《大运河》饰隋文帝 1990年《天若有情》饰华山 1990年《笑傲在明天》 1991年《血玺金刀》饰柳鹤亭 1991年《月儿弯弯照...

鲍方导演的影片

1959年《有女初长成》(与陈静波合作)、情投意合(与陈静波合作) 1961年《对窗恋》(与陈静波合作) 1962年《乱点鸳鸯》(与陈静波合作) 1963年《假婿乘龙》(兼编剧) 1964年《未婚夫妻》 1965年《画皮》(兼编剧) 《我来也》 1968年《我又来也》(与唐龙合作) 1969年《沙家浜歼敌记》(兼编剧) 《姻缘道上》 1970年《大学生》(...

鲍方参演的影片

1950:淑女图、方帽子 1951:妇人心、虎落平阳、红菱艳、十三太保、夜莺曲 1952:化身艳影、神犬喋血记、翠翠、拜金的人、花花公子、仲夏夜之恋、勾魂艳曲 1953:翠翠 1954:小星泪、归来、父女之间、大富之家 1955:阖第光临、一年之计、大富之家、孔雀屏 迷途的爱情 1956:寂寞的心、新寡、鸣凤 1957:春归何处 1958:眼儿媚、柳暗花明、玉手擒...

今村昌平能吃100个寿司

今村昌平被称为导演中的人类学家,人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的复杂是他始终感兴趣的问题。 5月31日的《纽约时报》登出了这样一个标题:今村昌平,79岁,日本电影人,去世。 事实上,那一天全世界的主要媒体在报道这条消息时方式都差不多:电报体的标题加详略程度不等的生平介绍。虽然是一代大师,大众媒体在谈及他时还是要进行基本的普及工作,毕竟他离我们已经遥远,他的电影看过三五部就很了不起,只有极为变态的影迷...
  共13477页,到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