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又到一年清明时。每年清明期间,人们都要祭祖、扫墓,寄托对先人的哀思。随着各地“低碳”生活方式的盛行,今年清明节人们开始呼吁摒弃祭奠的“奢华”攀比之风,推出了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居家祭扫等健康文明的祭扫方式,文明祭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
钟情鲜花摒弃“烟熏火燎”
纸钱乱飞,灰烬遍地……这是以往公墓里较为常见的场景。作为一个延续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清明祭祀早已在民间形成固定模式:祭祀时,人们通常会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而归。这种模式迭经演变,虽有所变化,但基本已成为一种习俗。
清明时节亳州市气候相对干燥,祭祀焚烧纸钱极易引发火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摒弃了烧香、烧纸等传统祭祀方式,开始采用文明环保的祭祀用品。绿色低碳是新兴的生活理念,这种时尚、健康、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正被人们接受。
又到清明,越来越多的人摒弃传统的祭祀方式,不在交通干道、十字路口等公共场所撒纸钱冥币,燃放鞭炮,而是用植树、敬献鲜花的方式来追思先人。
“烧纸放炮总是烟熏火燎的,不环保也不安全。鲜花祭祀不仅美观,而且也不会影响他人。”市民陈女士希望用有生命的东西,陪伴地下长眠的先人。
28日下午,一位姓李的鲜花店店主说,现在百姓时兴用鲜花祭祀,今年的生意要比去年好,昨天进了300束鲜花,今天早上不到两小时就卖完了。
绿色殡葬低碳环保新趋势
受传统影响,中国人一向有“人死后要入土为安”的习俗,有些地方甚至还在殡葬中进行大操大办。今年来,亳州市一直在大力提倡殡葬改革,火化也已全面普及,但“入土为安”造成死人与活人争土地的安葬方式仍存在。
市民政局有关人士介绍,西方有些国家的做法是将亲人的骨灰安葬在公园的长凳下面,当地人认为,这是与他们怀念的逝者同在的极好的表达方式,并没有觉得畏惧或产生鬼神之类的联想。当然,这与他们的文化理念、宗教信仰等不无关系。
近几年,低碳环保的生态礼仪葬正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市民政局福利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亳州市一直在提倡绿色殡葬,比如水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但是亳州市市民选择这种殡葬方式的并不多,大多数人选择的绿色殡葬方式是“骨灰寄存”。
“市区天堂宫主要采取的就是骨灰寄存的形式,烈士林园是墓碑式。”该工作人员说,现在这种绿色殡葬方式逐渐受到市民的支持,也希望如树葬等的“生态殡葬”也能够被市民接受。
网上祭祀游子祭奠寄哀思
在网上为逝者建一个纪念馆,用虚拟的方式为他们上一炷香,敬一杯酒,献一束花,点一首歌,写下自己内心深处的话语。这种哀思将穿越生死和时空,成为新的祭扫方式。
27日下午,家住市区新华北路的林女士轻点鼠标,进入天堂纪念网亳州站,为已故的父亲建立了一座电子纪念馆。她在电子纪念馆留言说,“亲爱的爸爸,您是世界上我最爱的人!望您在天堂安息!”
“在网上纪念馆,你只需按要求填妥申请表格,几分钟就可以为亲人免费建立一座永恒的电子纪念馆或者电子墓地。而且在网上墓地前进行祭奠,不仅可以选择献花、上香、点蜡、上祭品,还可以在这里写下对亲人的追忆与哀思。”林女士说。
在广西工作的钟先生,由于生意繁忙,今年清明不能回家乡亳州扫墓。于是,他登录电子纪念馆,为母亲建立了一座网上墓地,并在网上给母亲敬献了一束百合花。钟先生告诉记者,“这种方式挺好的,尽管清明节已成为法定假日,但很多像我一样在外打拼的人依然无法回家祭奠亲人,网络能弥补我的遗憾。”
记者登录天堂纪念网,发现很多亳州市民在这里建立了电子纪念馆,为已故的亲人在网上献鲜花、点歌、敬烛。记者还在纪念网搜索到了亳州市道德模范刘汉章老人的电子纪念馆,一些网友在这里为他送上了鲜花和祝福。
微博祭扫 文明祭祀有新意
登录微博,点一点鼠标,“鲜花”献给已故的亲人;用心写下你想说的话,网文记录下对他们的缅怀与思念。今年的清明节,网络祭扫作为一种文明、方便的祭扫方式渐渐在市民中流行起来。
“转眼数载,又到清明,哀思不减,悼念依旧。不知在世界的另一头,你们过得可好?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妈妈,女儿想您了,愿您在天堂幸福安康!”……一条条短小的微博,饱含绵长的哀思。
29日上午,在新浪微博上,关于“微博祭祀”的记录就有96292条。
“清明祭祀是对亲人怀念的一种方式,无论通过哪种方式祭祀,崇尚文明、低碳是最重要的,例如发一段小小的微博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市民张敏说。
对于微博这种新兴的祭祀方式,市民们觉得既新鲜又方便。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微”生活正流行,微博祭祀低碳、环保,传递哀思,悼念逝者,是一种非常文明的祭扫方式,值得提倡。
来源:亳州报
2023-07-24 15:38 光明网
2023-07-24 13:54 现代快报记者
2023-07-19 11:11 天堂纪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