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平通过网上祭扫来寄托自己对儿子孙崧健的思念。王平说:“儿子去世一周后,我为他建了这个网上纪念馆,有这么多人惦念他,在天堂他一定不寂寞!”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张巍 叶勇/文 张大巍/摄
看到这几天满街都是烧纸的人,昨天一大早,日升小区居民王平便登录她为儿子在网上建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孙崧健纪念馆”,写下了这样的留言:“儿,快过年了,一切依旧,唯独少了你。宝贝,天堂也有新年吧,祝你新年快乐,天天快乐!”这是孙崧健逝去84天后,王平与儿子的又一次网上“对话”。王平说:“我觉得用这样的方式思念儿子,儿子更喜欢。”
去年10月24日,哈尔滨理工大学学生孙崧健患病去世,母亲王平帮儿子完成了遗愿,捐献了儿子的眼角膜,并将儿子骨灰撒进松花江。如今,孙崧健的眼角膜已经让两个十几岁的孩子重返了校园。
王平的思子之情无法挥去,每天上网祭奠儿子就成了她的必修课。王平说:“网上祭祀方式非常环保,不必乌烟瘴气,这里‘有’音乐、鲜花、水果、美食以及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一切。我经常给儿子‘送’花、水果、电脑、手机和车,这些都是他生前喜欢的东西。”
王平说:“儿子去世一周后,我在网上为他建了这个网上纪念馆,原本是想寄托自己的哀思,没想到不但家里的亲朋好友经常会上来看儿子,留言安慰我,就连儿子的同学好友也经常上来给他献花、送东西。有这么多人惦念健健,在天堂他一定不寂寞!”
记者在孙崧健网上纪念馆里看到,在这里有虚拟的网上灵位、网上墓园、生平介绍、回忆相册、追忆文库、留影留声等专栏,供祭祀者点击使用,亲朋好友可为逝者献花、留歌、送蜡烛、种松柏、写祭文。
孙崧健的大学同学瀚洋说,网上祭祀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里,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重温逝者的音容笑貌,亲手点上一支烛,献上一束花,留下几句祭文,不仅低碳环保,还在精神上得到最大慰藉,相比沿街烧纸的烟雾弥漫文明得多。
2023-07-24 15:38 光明网
2023-07-24 13:54 现代快报记者
2023-07-19 11:11 天堂纪念网